摘要目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发生脑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符合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PSCI的药物疗效有限,长期服药会使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功能调节技术,因其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认为,tDCS可能通过改变大脑相关区域的功能连接性或关联区域脑白质的纤维连接性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tDC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tDCS对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影响。<br>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康复医学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SCI患者30例。根据SPSS预先确定的随机方案,按照被选入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降糖等,具体用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及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及认知功能训练),为尽量排除干扰,2组患者均未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类药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DCS治疗,对照组进行tDCS假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通过DTI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系数(DA)、径向扩散系数(DR)评估PSCI患者IFOF完整性的变化。<br>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脑卒中类别、病变部位、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及FA值、DA值、DR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MMSE、MoCA、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MMSE[(24.27±4.74)分]、MoCA[(22.00±4.72)分]、MBI[(71.67±13.71)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MMSE[(20.00±5.90)分]、MoCA[(16.73±8.10)分]、MBI[(62.67±16.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FOF的FA平均值(0.460±0.045)、DA平均值[(1.360±0.106)×10-3]、DR平均值[(0.587±0.092)×10-3]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IFOF的FA平均值(0.425±0.048)、DA平均值[(1.293±0.046)×10-3]、DR平均值[(0.653±0.074)×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IFOF的FA平均值与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br> 结论:应用tDCS治疗联合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此外,tDCS治疗可以提高患侧IFOF的微结构完整性,且认知功能的改善与患侧IFOF的微结构完整性改变显著相关,这可能是tDCS改善PSCI的机制之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