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在医疗资源极度稀缺阶段,为满足群众的健康权益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但最近二十年的粗犷式、爆发式、野蛮式发展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医疗机构过度追求营利而漠视患者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伴随而来的是对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 本文首先陈述了研究背景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对现状的归纳分析、对机构人员的问卷调查、广泛查阅各类研究文献和法律法规以及总结笔者所在单位的现实一线做法,借助政府规制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总结了目前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四个方面,分别为行政部门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执法部门自身执法力量薄弱、社会办医疗机构行业管理水平低、医患监三方信息不对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做了原因分析。<br> 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主责在卫生行政部门,对策研究主要从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监管长效机制、执法部门加强队伍建设、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监管手段四个方面开展,其中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长效机制是重点章节,内容较为详实丰富,分别从准入机制、校验措施、分级分类、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协同治理、财政支持、投诉处理机制优化方面做了详细陈述。总之,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管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但仅仅依靠卫生行政部门很难做好这项工作,本文的研究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归纳分析,总结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供监管部门借鉴使用,以期形成政府协同、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