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别嘌呤醇作为治疗痛风的主流药物,在我国人群中使用规律未知,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别嘌呤醇消费量和痛风患病率存在成本高、时间长和覆盖人群不全面等缺点。本研究利用污水流行病学方法,建立了别嘌呤醇的人均消费量和预测痛风患病率的模型,选择典型城市调查了别嘌呤醇的长期消费趋势,研究了别嘌呤醇月份、季节和疫情前后消费量变化规律,分析了别嘌呤醇城乡和人群消费量的差异。<br> 根据别嘌呤醇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选择其主要代谢物羟嘌呤醇作为别嘌呤醇的生物标志物,建立了污水中羟嘌呤醇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6%-103%,检出限为0.32μg/L,定量限为1.06μg/L。<br> 采集了4个代表性污水处理厂2015年-2021年进水样品以研究别嘌呤醇消费量的长期趋势。结果表明,羟嘌呤醇在污水中的浓度为39.0μg/L(23.6-69.8μg/L),别嘌呤醇的人均消费量为10.9g/天/千人(8.30-15.0g/天/千人),痛风患病率为3.69%(2.84-5.15%)。<br> 选择典型城市20个代表性污水处理厂2021年9月-2022年8月进水样品以研究月份、季节以及疫情等因素对别嘌呤醇消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嘌呤醇的浓度平均值为33.9μg/L(1.46-93.1μg/L),别嘌呤醇的平均人均消费量为10.9g/天/千人(0.42-29.2g/天/千人),月份和季节之间的别嘌呤醇人均消费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别嘌呤醇作为治疗痛风的药物不受季节和气温等环境因素影响。2019年底疫情的发生导致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别嘌呤醇消费量和痛风患病率在疫情后上升趋势明显。<br> 采集了1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8个农村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样品以研究别嘌呤醇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的消费量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地区的别嘌呤醇的消费量(15.2g/天/千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7.38g/天/千人),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别嘌呤醇消费量。研究进一步发现,主要服务青年人群体的L污水处理厂的别嘌呤醇消费量(6.53g/天/千人)显著低于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污水处理厂(16.2g/天/千人),原因是年龄影响别嘌呤醇的消费量。<br> 本研究建立了污水流行病学调查别嘌呤醇消费量和痛风患病率的方法,为调查别嘌呤醇的消费量和痛风患病率提出了客观、低成本、覆盖人群广泛的新方法,为监测城市人群健康水平和制定合理的医疗政策提供了基础的科学数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