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了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女性人群共情能力的差异,明确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受损的特点,分析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与其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童年期创伤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童年期创伤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受损的预测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及其合理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借鉴。<br> 方法<br>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2022年1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97人,同时选取了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共计93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信息、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童年期创伤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br> 结果<br> (1)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女性人群的共情能力在观点采择、想象、个人痛苦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s<0.05)。<br> (2)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童年期创伤与正常女性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投射、幻想、躯体化等不成熟防御机制,对照组多采用升华、压抑、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显著低于正常女性,而父亲惩罚、严厉、否认拒绝显著高于正常女性;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童年期遭受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显著高于正常女性(ps<0.05)。<br> (3)共情能力和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共情因子与压抑、升华、幽默、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情绪共情因子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总共情与压抑、升华、幽默、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ps<0.05)。(4)共情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过度保护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s<0.01)。(5)共情能力和童年期创伤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总共情与情感忽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观点采择因子与童年期躯体忽视、情感忽视显著负相关关系(ps<0.01);想象因子与情感忽视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br> (6)共情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期望、投射、压抑、情感虐待对观点采择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47.2%。母亲偏爱、期望、压抑、投射、被动攻击、躯体虐待、假性利他对想象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40.4%。父亲-情感温暖、退缩、假性利他、幻想、制止、回避、情感虐待、投射、交往倾向对同情关心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43.3%。父亲-情感温暖、退缩、假性利他、幻想、制止、回避、情感虐待、投射、交往倾向对个人痛苦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2.7%。<br> 结论<br> (1)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童年期创伤与正常女性存在显著差异。<br> (2)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与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童年期创伤显著相关。<br> (3)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童年期创伤对共情能力受损存在预测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