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颈椎骨龄正畸患者的蝶鞍大小及钙化类型,探究蝶鞍形态变化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系,为正畸患者颌骨生长发育水平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br>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头颅侧位片的8~25岁正畸患者136例(男67例,女69例)。根据患者的颈椎骨龄值将其分为4组:组Ⅰ:颈椎骨龄值<1.7404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组(男24例,女13例);组Ⅱ:1.7404<颈椎骨龄值<2.6230为生长发育高峰期组(男13例,女17例);组Ⅲ:2.6230<颈椎骨龄值<3.5199为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组(男15例,女16例);组Ⅳ:颈椎骨龄值>3.5199为生长发育结束期组(男15例,女23例)。利用Uceph4.2头影测量软件,测量每组患者头颅侧位片上的蝶鞍长度、直径和深度,并对蝶鞍形态进行定性评估。采用SPS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br> 结果:不同颈椎骨龄分期的患者之间,蝶鞍长度和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蝶鞍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经两两比较,各组患者蝶鞍长度、直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的蝶鞍长度和直径大小在生长发育结束期组>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组>生长发育高峰期组>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组;不同骨龄分期患者的蝶鞍钙化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的蝶鞍长度、深度、直径以及蝶鞍钙化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 结论:蝶鞍的长度和直径受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且随着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推进而增大,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对蝶鞍长度和直径较小,而在生长发育结束期较大,提示蝶鞍线性大小有潜力作为评估颌骨生长发育水平的观测指标,协助正畸患者的个体生长发育阶段的判断。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