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多种皮瓣修复第1~5指指端指腹缺损术后伤指捏力评价与皮瓣触觉及皮瓣触觉对伤指捏力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为改善伤指捏力提供一定参考价值。<br> 方法 研究一: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所治疗的60例拇指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B、C三组,各组20例。其中A组:异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B组: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C组: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采用Jamar液压捏力计对三组患者的伤指的指尖-指尖型捏力、指头-指侧型捏力、指头-指头型捏力进行测定;采用自拟量表对三组患者的拇指的伤指术后各个时间点的捏力功能进行评价;对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皮瓣的动态两点辨别觉(Moving two-point discernment,M2PD)、静态两点辨别觉(Static two-point discernment, S2PD)及单丝触觉(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tactile,SWMT)进行比较;分析M2PD、S2PD、SWMT与伤指捏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二: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所治疗的60例第2~5指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B、C三组,各组20例。其中A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B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C组: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进行修复。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采用Jamar液压捏力计对三组患者的伤指的指尖-指尖型捏力、指头-指头型捏力进行测定;采用自拟量表对三组患者各伤指术后各个时间点的捏力功能进行评价;对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皮瓣的动态两点辨别觉(M2PD)、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及单丝触觉(SWMT)进行比较;分析M2PD、S2PD、SWM与伤指捏力之间的关系。<br> 结果 研究一:三组患者拇指的伤指捏力、伤指捏力功能自我评分、S2PD、M2PD、SWM在术后12月时均优于术后1、3、6个月;术后3、6个月伤指捏力、伤指捏力功能自我评分、S2PD、M2PD、SWMT均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时B、C组伤指捏力、伤指捏力功能自我评分、S2PD、M2PD、SWMT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显示,S2PD、M2PD、SWMT与拇指伤指指尖-指尖型捏力、指头-指侧型捏力、指头-指头型捏力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二:三组患者第2~5指的伤指捏力、伤指捏力功能自我评分、S2PD、M2PD、SWMT在术后12月时均优于术后1、3、6个月;术后3、6个月伤指捏力、伤指捏力功能自我评分、S2PD、M2PD、SWMT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时B、C组伤指捏力、伤指捏力功能自我评分、S2PD、M2PD、SWMT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显示,S2PD、M2PD、SWMT与伤指指尖-指尖型捏力、指头-指头型捏力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br> 结论 1 在拇指的指端指腹缺损中,相比于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异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伤指捏力及皮瓣触觉恢复更好。2 在第2~5指的指端指腹缺损中,相比于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伤指捏力及皮瓣触觉恢复更好。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