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运用Kumar手术方法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症时,应用微型骨锚重建转移的胫骨前肌止点矫形垂直距骨,探讨微型骨锚对减少距骨松解范围,增加术后距骨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症术后早期复发率和距骨坏死率的临床应用价值。<br> 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应用肌力平衡理论,在Kumar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将胫前肌止点后移微型骨锚固定一期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症7例9足,平均手术年龄18个月,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固定,12周后拔除克氏针,更换小腿管形石膏继续固定6周。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结果临床表现部分用Adelaa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X片表现部分用Hamanishi的评价标准评定疗效。<br>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术后24个月,7例9足先天性垂直距骨症患儿,Adelaar临床表现评分:2足为优,7足为良。HamanishiX线评分:6足优,3足良。全部病例足外观良好,临床表现及X线片均无距骨坏死表现。远期效果待观察。<br> 结论:微型骨锚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暴露空间小、对周围软组织破坏少等诸多优点,应用微型骨锚重建转移的胫骨前肌止点矫形垂直距骨,能进一步降低一期手术的早期复发率和距骨坏死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