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主要基于生物响应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波动及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方法研究

摘要中药注射剂临床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现行质量评价手段难以关联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更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药注射剂质量评控手段亟待创新与提高。<br>  本课题拟以质量波动性评控为切入点,以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为研究示例,在现行质控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临床实际使用的样品(含正常样品、特殊样品等),重点采用生物响应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开展中药注射剂质量波动与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方法研究,以期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br>  1.待分析样品的收集及其常规质量分析<br>  收集由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生产厂家提供出厂样品31批,其中正常样品21批,过期样品2批,特殊样品2批,双盲样品6批。按该药品部颁质量标准及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注射剂通则检查均符合要求,过期样品、特殊样品均判定合格。由此表明,常规质量分析方法尚难以有效辨识质量波动或异常样品。<br>  2.化学组分分析与质量评判<br>  (1)首次建立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高效快速化学指纹特征谱分析方法,检测时间由70分钟缩短至45分钟,灵敏度较原有方法提高一倍;与现有化学指纹谱方法相比,新建方法可快速锁定22个共有峰。抽提其特征色谱峰峰面积和出峰时间,经判别分析显示:对1批过期样品的辨识准确,对2批特殊样品辨识正确1批,对正常样品辨识准确率为83%。由此提示,该方法对不同特征样品的质量评判具有一定辨识能力。<br>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中可能含有的基因毒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及5-HMF在不同溶媒存储条件下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HMF在葡萄糖溶液中0-90分钟内快速降解,直至210分钟趋于稳定;近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5-HMF的特征波数769cm-1、808cm-1、1521cm-1、1668cm-1均发生偏移,C=C、C=O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5-HMF芳环裂解,与葡萄糖聚合后生成新产物。由此提示,在药品检测时,对于可能含有5-HMF的药物不宜以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以避免干扰5-HMF的检出,出现潜在安全隐患。<br>  3.生物响应方法的建立与质量评判<br>  (1)引入生物热活性指纹谱技术,以工具菌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以其生长速率常数、发热功率等灵敏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生物响应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波动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所建方法可在42小时内实现对不同特征来源样品的有效辨识:正常样品及特殊样品的辨识准确率为100%,但尚难以辨识过期样品。由此提示,生物热活性指纹谱技术对不同特征样品的质量评判具有一定辨识能力。<br>  (2)现行的热原检查法,实施于中药注射剂有诸多不利。热原可刺激淋巴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诱导机体发热。本文引入细胞因子检测法,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中热原检测新方法。结果显示,内毒素(LPS)浓度在0.25EU/ml-6EU/ml范围内,与细胞白介素-6(IL-6)分泌的量呈正相关(r=0.9362),检测灵敏度为0.25EU/ml,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灵敏度相当。由此可实现检测细胞IL-6判断内毒素含量的目的;与药典检测方法相比,新建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干扰因素少的技术优势,有助于克服家兔热原法的操作繁琐、实验周期长等局限。<br>  4.电化学发光方法的建立与质量评判<br>  首次将电化学发光方法引入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评价中,利用物质在电极作用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呈现有规律的电信号与光信息的特性,建立了基于电化学发光表征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波动判断方法。结果显示,对21批正常样品、2批特殊样品、6批双盲未知样品辨识准确率为100%,且具有检测时间短(5min)、样品用量小(200μL)等技术优势,但电极钝化、环境条件等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其影响规律等研究工作。<br>  5.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质量波动评判及不良反应预警方法建立<br>  综观化学组分分析法、生物响应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各有优劣势:化学组分分析法重现性较好、仅涉及常规设备易于普及,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生物响应法具有生物活性指纹谱技术,可实现实时在线、定性定量的高通量检测,且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更为紧密;电化学发光法快速灵敏、属通用型检测。三者在检测效能、重现性以及普及适宜度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本课题提出并论证了以生物响应为核心,辅以化学手段分析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波动与不良反应预警模式和方法,以期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供研究基础。

更多
广告
学位信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学 药剂学(博士) 2012年
分类号 R286
发布时间 2012-12-25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