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又称咳嗽型哮喘、隐性哮喘。本病国外报道较多,认为是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l]。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调查显示:在 0-15 岁儿童中,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率为 1.815‟[2]。CVA 患儿中约50-80%经过数日至 8 年发展成典型的哮喘,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对 CVA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同, 99%-100%患者均表现为持续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虽然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形成的免疫环路十分复杂,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形成机制中最主要的免疫异常是以 TH2 活化为主的 TH1/TH2 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失衡,即存在 TH2 细胞向THl细胞漂移现象。这种漂移现象可能是 CVA转化为典型哮喘的关键因素。导师据多年临床研究认为,“伏风暗瘀阻络”[3]为小儿 CVA 的病机关键。基于上述理论假设自拟了搜风消暗瘀方,并验效于临床。通过研究本方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和靶点,找到治愈或阻断小儿 CVA 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切入点,及其对血清白介素因子 IL-2、IL-4 的影响,促进小儿 CVA“伏风暗瘀阻络”中医病机的发展和完善,体现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理论精髓和学术思想,并进一步推动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 <br> 方法: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2年 4月-2013年 1月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 60例,年龄 3~16岁,符合中医风瘀阻络证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纳入病例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支气管扩张剂有效;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2)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咳嗽,咽痒,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质暗,舌苔厚腻,舌下脉络紫暗,脉浮紧或涩,中医辨证为风瘀阻络证;(3)年龄 3-16岁;(4)对临床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对于 60 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设计,将符合入选的病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搜风消暗瘀方,每日 1付,每天 2次,分别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口服,<6岁,4 mg/次,6-12,5mg/次,>12岁,10mg/次,每晚 1 次, 4 周为一疗程。疗程前后采取患儿静脉血 3ml,离心后取血清,对照组标本采集方法同上,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IL-2、IL-4含量。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样本均数经方差齐性分析后治疗前后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br> 结果: <br> 1.两组血清因子 IL-4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治疗前血清水平比较(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分值差值比较(组内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因子治疗前与治疗后水平差值比较(组间比较),( F=0.169, P=0.683) P>0.05,研究表明两组均可有效治疗 CVA,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br> 2.两组血清因子 IL-2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治疗前血清水平比较(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分值差值比较(组内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因子治疗前与治疗后水平差值比较(组间比较),(x2=1.324,P=0.02),p>0.05,可认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对 IL-2的升高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r> 3.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前积分检验(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自组内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两组积分差值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表明:中药组对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西药组相比有差异,中药组优于西药组。 <br> 4.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后, Z=-3.64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尚可以认为中药组和治疗组对CVA治疗有效率方面有差异,中药在治疗临床疗效方面优于顺尔宁。 <br> 结论: <br> 1.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综合疗效判定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在显效率、有效率方面有差异,中药组优于西药组,说明搜风消暗瘀方和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均可对小儿 CVA 治疗产生疗效,且中医在治疗缓解症状方面优于孟鲁司特钠疗效。 <br> 2.两组治疗前后 IL-2均有所升高,IL-4出现降低,提示搜风消暗瘀方在一定程度上对消除气道炎症反应起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后,提示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及搜风消暗瘀方均对小儿 CVA的治疗和缓解有治疗作用,但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性,因此联合检测血清 IL-2、IL-4 水平对 CVA 病情发展及转归的监测、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br> 3.搜风消暗瘀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长期按疗程加减用药可能能对 CVA的预后及向典型哮喘转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需进一步观察随访病人用药及病情反复变化情况。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