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论文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AS1.998为出发菌株,运用N~+注入诱变钝齿棒杆菌AS1.998的原生质体,选育出了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最后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摇瓶培养条件下的最适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确立钝齿棒杆菌AS1.998原生质体最佳形成条件:对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再生的条件如青霉素浓度及处理时间,溶菌酶浓度、作用温度及作用时间,酶解时的转速等条件进行研究,确立了钝齿棒杆菌AS1.998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适条件,使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8.53%以上,在再生完全培养基上培养,再生率可达25.6%~42.2%。2.探索选育诱变菌株的初筛方法—生长圈法的条件:考察了指示菌培养方法、加入的最适量、指示菌培养方法、加入时最适的培养基温度等条件,提高了生长圈法的精确度和灵敏度。3.改良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方法—纸层析-分光光度法:对显色剂直接加入到展层剂中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改良后的纸层析法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试剂,而且在测定L-异亮氨酸含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应用于筛选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菌株。4.以钝齿棒杆菌AS1.998为出发菌株,经N~+注入诱变其原生质体,筛选获得了L-异亮氨酸高产菌DN-21,在未经优化的发酵条件下产酸7.14g/L,比原菌株提高了43.66%,且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5.运用单因素法及正交试验设计对筛选到的高产菌株DN-21摇瓶发酵的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DN-21最高可产L-异亮氨酸8.93g/L。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