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FMR1基因突变在中国大陆PD人群中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背景和目的:<br>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高达1.7%,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1,FMR1)的5’端非编码区有一个不稳定的CGG三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根据此序列中CGG的重复扩增(CGG repeat expansions,CGGs)次数,可以将FMR1基因分为4种类型。近来有文献报道,其中的两种类型—前突变(premutation,PM)基因(55-200 CGGs)和灰色区(grayzone,GZ)基因(40-54 CGGs)可能与PD相关。但上述相关性的具体内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推测可能是“毒性RNA”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道的研究对象大都局限于高加索人群,关于亚洲的相关资料很少,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目前尚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对中国大陆PD人群及正常人群进行FMR1基因突变检测,对PD病人中所筛查出的FMR1突变基因携带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基因合成技术构建FMR1灰色区基因以及正常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以便于在此基础上对FMR1灰色区基因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旨在了解中国大陆PD人群中FMR1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并对FMR1基因突变与PD发病机制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探讨。<br>  方法:<br>  1、研究对象包括患者组与对照组:患者组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门诊或住院的PD患者,共360例(男213例,女147例),并排除有PD家族史的患者。患者组包括14例非典型PD病例(均有一定程度的PD症状表现,其中7例对左旋多巴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3例有脑卒中的病史并表现有单侧肢体病理征阳性,但这并不能解释其对侧肢体的PD症状,2例有共济失调的表现,还有2例可能处于PD早期而尚未达到PD的诊断标准,其余患者均经过2位副主任以上医师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诊断标准诊为原发性PD。对照组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共295名(男173例,女122例)。<br>  2、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DNA测序技术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检测FMR1基因突变并确定其CGGs重复次数。<br>  3、详细记录本实验的所有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结合FMR1基因突变筛查所得结果,对相关数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br>  4、利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基因合成技术构建FMR1灰色区基因以及正常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br>  结果:<br>  1、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中均没有发现FMR1前突变基因或全突变基因(>200 CGGs)。<br>  2、在患者组中发现了11例灰色区基因携带者,而在对照组中仅发现了1例灰色区基因携带者,而且11例灰色区基因携带者中有10例是女性,这在所有147例女性 PD病人中占6.8%,而在女性对照者中没有发现灰色区基因携带者(P<0.05)。<br>  3、FMR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男性患者组与男性对照组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别(P>0.05)。<br>  4、患者组中的10例女性灰色区基因携带者中有一例尚未绝经,其他9例绝经期均在正常范围,没有发现任何与卵巢早衰(POF)相关的临床表现。<br>  5、患者组中的10例女性灰色区基因携带者中有一例其头颅MRI表现出脑桥部位轻微的白质高信号影。<br>  6、本研究应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基因合成技术成功构建了两个FMR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GG)44-FMR1 cDNA/PEGFP/N1和FMR1 cDNA/PEGFP/N1,并且已经经过酶切和测序验证。<br>  结论:<br>  1、在中国大陆地区,FMR1灰色区基因可能与PD有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女性病人。<br>  2、在中国大陆女性PD人群中,FMR1灰色区基因可能与POF无关。<br>  3、本研究已成功构建了两个FMR1灰色区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有助于后续开展针对明确FMR1灰色区基因与PD相关性具体机制的研究。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