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两大类。IFN同时具有病毒抑制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对较高、复发率较低和治疗周期稳定,国内外指南多推荐IFN的疗程一般为48周。但有部分患者对IFN应答不佳。现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线因素对后续应答不佳具有预测作用,如低病毒载量、高血清ALT水平、HBV基因型等。此外,治疗中的HBV DNA、HBeAg或HBsAg下降情况也可用于预测治疗效果,以调整治疗方案。<br>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IFN治疗应答不佳的优化治疗方案尚无定论。理论上,核苷类似物和IFN作用机制不同,用药方便且具有更高的HBV DNA抑制率,序贯或联合核苷类似物可早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变异,提高HBeAg转阴率。<br> 本课题首先对临床中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现状进行调查,之后对IFN治疗24周和48周应答不佳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初步分析对IFN应答不佳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br>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br> 一、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现状调查<br> 目的:调查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的现状。<br> 方法:分别收集在24和48周因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而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患者,调查其后续方案。<br> 结果:在412例接受Peg-IFN为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85例和192例患者因24周和48周时应答不佳而调整治疗。对24周应答不佳的患者,联合Peg-IFN及阿德福韦酯、序贯替比夫定、联合 Peg-IFN及恩替卡韦为首选调整方案(分别占37.6%、29.4%和12.9%)。48周应答不佳的患者中,序贯替比夫定、联合Peg-IFN及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及恩替卡韦为首选调整方案(分别占29.7%、22.9%和18.2%),仅有14.6%的患者延长Peg-IFN至72周。<br> 结论:目前对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方案调整尚未形成共识,根据患者个体化治疗具有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最佳治疗方案。<br> 二、干扰素早期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br>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早期(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br> 方法:患者分别在24周至72周接受如下优化治疗方案:A组联合阿德福韦酯和Peg-IFN;B组序贯替比夫定。测定各组HBeAg、HBV DNA、ALT变化。<br> 结果:分别有36例和30例患者纳入A组和B组。48周时,A、B两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547);72周时A、B两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2%和53.3%,B组显著高于A组(P=0.011)。而48周时A、B两组分别有41.7%和73.3%的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B组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P=0.013);72周时A、B两组分别有75.0%和93.3%的患者的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两组的HBV DNA转阴率无明显差别(P=0.055)。B组患者均耐受替比夫定。<br> 结论:对干扰素早期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序贯替比夫定均为安全、有效的优化治疗策略调整,序贯替比夫定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br> 三、序贯替比夫定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部分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br> 目的:探讨序贯替比夫定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br> 方法:患者停用干扰素后序贯替比夫定(600mg/日),测定停用干扰素后HBeAg、HBV DNA、ALT变化。<br> 结果:32例患者(22例男性,10例女性)纳入研究。随访48周,有18例(56.3%)患者发生 HBeAg血清转换(P=0.032)。所有患者(100.0%)HBVDNA转阴、ALT水平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耐受替比夫定。<br> 结论:序贯应用替比夫定对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安全有效。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