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研究不同修复方式对缺损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提供实验依据。<br> 方法:<br> 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完整下颌单根前磨牙72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24颗,分别制备成牙合面1/3缺损(A组)、牙合面1/2缺损(B组)、邻牙合1/3缺损(C组)模型,每组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A1/B1/C1)、光固化树脂充填+金属全冠修复(A2/B2/C2)和玻璃纤维桩核+金属全冠修复(A3/B3/C3),各8例。使用自凝塑料将样本牙包埋于釉牙骨质界下2mm处,选择合适大小的夹具将自凝包埋块固定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抗折强度,加载点位于颊尖顶偏颊侧约0.5mm,与牙体长轴成30°夹角进行加载,加载速度为1.0mm/min,持续加载直至样本发生折裂,记录牙体折裂时的载荷值,观察折裂模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br> 结果:<br> 在A组中,A2组的折裂载荷最大,且与A1组、A3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中,B2、B3组和C2、C3组的折裂载荷均大于B1组和C1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组中三种修复方式之间的折裂模式无统计学差异。<br> 结论:<br> 前磨牙牙合面缺损1/3时,树脂充填联合金属全冠修复是最佳修复方式,前磨牙牙合面缺损1/2和邻牙合面缺损1/3时,树脂充填联合金属全冠和纤维桩核金属冠均是适合的修复方法。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