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性P,S配体是近年来继P,P和P,N配体之后又一类备受关注的手性双齿膦配体,但目前报道的该类配体结构类型单一,绝大多数属于手性膦-硫醚和手性膦-亚砜的结构。二茂铁以其特殊的骨架刚性、富电子性、稳定性以及易衍生化等特点被认为是手性配体设计的优势骨架。<br> 本论文在手性配体优势骨架二茂铁骨架上引入膦和亚磺酰胺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兼具面手性、碳手性以及硫手性等多种手性因素的新型 P,S-双齿配体 L1-L7,并将其用于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和铑催化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及对映选择性。<br> 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br> 1.以(R)-Uig’s胺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在二茂铁骨架上引入膦和亚磺酰胺基团,合成出7种新型膦-亚磺酰胺手性配体L1-L7,并通过NMR和HRMS谱等对配体结构进行了鉴定。<br> 2.将手性配体L1-L7用于用于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通过考察配体结构中手性因素的匹配和取代基对催化活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RC,SFc,RS)-L1为最优配体。通过优化催化剂比例、溶剂、温度、添加剂、碱以及钯源等因素,确定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和不对称烯丙基胺基化的最佳催化条件。在最优催化条件下,L1与金属钯的配合物在(E)-1,3-二苯基-2-烯丙基醋酸酯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获得89% ee的对映选择性。在(E)-1,3-二苯基-2-烯丙基醋酸酯的不对称氨基化反应中获得87%ee的对映选择性。<br> 3.将手性配体L1用于更具挑战性底物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在难度较大的环状底物的反应中获得高达91%ee的对映选择性。针对非对称型线性二取代底物,获得最高89%ee对映选择性以及28/72的区域选择性,本研究为该类挑战性底物的首次报道。<br> 4.将合成的4种新型二茂铁骨架膦-亚磺酰胺手性配体在铑催化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中进行了尝试。考察了配体结构中手性硫构型和氮原子上取代基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的综合影响,最终确定(RC,SFc,RS)-L1为最优配体。通过筛选溶剂、温度、碱和配比关系等,确定其较优催化条件(0.024 mmol L1,0.006 mmol[RhCl(C2H4)2]2,0.42 mmol1-萘甲醛,0.34 mmol苯硼酸三聚体,0.48 mmol t-BuONa,1 mL ClCH2CH2Cl,1mL H2O,50℃,24 h)并将其扩展底物,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只得到了最高62%的化学产率和55%ee的对映选择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