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湿疹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皮损特征研究

摘要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索湿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的病机特点、主要证候辨证要素、证候分布规律及皮损特征。为湿疹的的辨证论治和科研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和教学。<br>  方法:使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设计湿疹临床证候调查表,通过临床调研,获取相关信息。然后使用 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等。<br>  结果:①临床上收集了309例病例,其中男性127例(41.1%);女性182例(58.9%)。男女性别比为1:1.43。发病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为37.42±17.01岁。20-60岁共242例,占78.4%;说明本课题研究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达30年。平均病程为47.85±65.58月,1年半以内就诊率最高②描述性统计分析提示:湿疹中医证候类型以湿热蕴肤证最多,其次为风寒外束,湿热内蕴证、风热挟湿证证、阳虚外寒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气阴两虚证。其中血虚风燥、气阴两虚证分布最小,均低于5%。③性别、年龄、病程、及瘙痒积分与湿疹证候分布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与湿疹中医证候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急性期以实证为主,亚急性多虚实夹杂,慢性期多以虚证为主。发病部位积分在不同中医证候分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湿热蕴肤证、风热挟湿证、阳虚外寒证皮损分布较广,脾虚湿蕴证、风寒外束,湿热内蕴证皮损分布面积相对小。④湿疹皮损的颜色、发病部位,所属经络、发病或加重季节在湿疹辨证论治中有重要意义。⑤湿疹中医症状和舌脉聚类分析提示:第一类为风热+湿热+脾虚类证;第二类为风寒+湿热+脾虚类证;第三类为风寒+阳虚类证;第四类为湿热蕴肤类证。在临床上脾虚类证可单独出现也可间挟出现,故最终可分为五大类证:1.湿热蕴肤类证2.风寒外束,湿热内蕴类证3.风热挟湿类证4.阳虚外寒类证5.脾虚湿蕴类证。<br>  结论:①在临床中发现湿疹五大常见证候,具体如下:湿热蕴肤证、风寒外束,湿热内蕴证、风热挟湿证、阳虚外寒、脾虚湿蕴。②湿疹皮损的颜色、发病部位,所属经络、发病或加重季节是湿疹辨证论治的重要因素。③湿疹之所以缠绵难愈的主要病因病机因为“湿热”、“虚”、外界环境及心理因素缘故,因此湿疹的治疗上应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祛湿热、补虚、散寒,疏肝等治疗。这是一个将祖国传统医学与新的医学模式即心理一社会一生物医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理论。

更多
广告
  • 浏览56
  • 下载3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