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结肠壁黏膜电切术后创面局部肠壁组织免疫细胞的测定,探讨细胞免疫在大鼠结肠溃疡局部黏膜组织间的发生及变化。<br> 方法:选取36只成年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为4天、7天、12天3个时间段小组)和电切组(分为电切组4天、电切组7天、电切组12天3个时间段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电切组通过单极电刀在结肠黏膜行结肠黏膜电切术,假手术组行结肠黏膜全层切开。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留取电切术后溃疡局部肠壁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备用。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CD177、CD163和CD159a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各指标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光密度值(IOD)。<br> 结果:电切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有CD177、CD163和CD159a的表达。阳性染色主要显色于黏膜上皮层及黏膜固有层中,少数也显色于黏膜下层中。电切组中的CD177和CD163在各时间段肠道溃疡局部组织的IOD值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增加(P<0.05),电切组内各时间段之间没有差异(P>0.05)。各组之间及各时间段的CD159a的IOD值均没有差异(P>0.05)。<br> 结论:大鼠肠黏膜电切术后至少12天内,局部存在急性炎症反应。参与天然免疫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其中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的最终效应复杂、不清楚。而NK细胞的数量变化不明显。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