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现存种类已超过100万种。我国昆虫资源相当丰富,约占世界昆虫总数的10%。昆虫共生菌可能是新型天然产物的广泛来源和新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但是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尚欠系统和深入,所涵盖的昆虫种类仅零星见于少数,如蝎子、蜜蜂等。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蚁,还有松毛虫等农作物害虫,而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鲜有报道。<br> 本研究主要运用数值分类,BOX-PCR,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免培养方法对样品中内生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成虫肠道内有较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主要结果如下:<br> 数值分类的分析结果表明,32株代表菌株在82%相似水平上可分为12个表观群,群11是最大的类群,包含14株细菌;而代表菌株SCAU13,SCAU78,SCAU23,SCAU75,SCAU9,SCAU92分别单独成群。<br> 在PCR-RFLP分析中,用四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TaqⅠ,MspⅠ)处理后,HaeⅢ有8种酶切图谱类型,HinfⅠ有7种酶切图谱类型,TaqⅠ有3种酶切图谱类型,MspⅠ有2种酶切图谱类型,酶HhaⅢ较其他3种酶的带型丰富,可以说HhaⅢ是研究细菌多样性较为有效的酶。<br> 在BOX-PCR分析中,在72%的相似水平处,所有的菌株都聚在一起,在86%的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可分为10个群。在10个遗传群中,群Ⅱ最大,共有21株菌株,其次为群Ⅳ,由7个菌株组成。<br> 同过测序比对,分离菌株代表20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的10个科、15个属。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15株,占46.9%)和Bacteroidetes门(10株,占31.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87,均匀度指数(E)为1.62,表明美洲大蠊相关可培养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br> 在免培养分析中,相似性比对分析表明,26个OTU属于细菌域4个大的系统发育群(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的8个科、13个属,多数菌株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56.9%)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1.4%),其次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18.8%),还有未确定分类的细菌(unclassified bacteria,占1.6%)。<br> 综合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美洲大蠊肠道微生物共包括18个属,还有一些属于不能培养的未知菌。最终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成虫肠道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