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改良式重度眶距增宽症矫正术基础及临床研究

摘要眶距增宽症是指两眼眶间骨性距离过度增宽的一种疾病,由Devid Greig于1924年提出并命名。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颅面部畸形,但经过国内外颅面外科医生多年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现已证明两眼眶间距离的增加只能说是一种症状,它可以出现在许多类型的颅面部畸形中,如在Tessier颅面裂的分类法中,0-14型颅面裂以及Apert综合症和Crouzon综合症等都可以产生眶距增宽的症状。其中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约万分之一,严重外伤、肿瘤等畸形的发病率每年约50-80万例。可伴发颅面器官的缺损或位置异常,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且畸形可能伴发大脑发育迟缓或脑组织受损,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1967年法国整形医师Paul Tessier首创眶距增宽症的手术矫正,即由颅内一颅外联合径路做眼眶四周的完全截骨术,移动和拼接松动的眶周骨架,去除眼眶之间条索状骨条以缩小骨性眶间距离,由此创立了现代颅颌面外科,被认为是近代医学史上继心脏外科手术以来又一重要历史性事件。眶距增宽症的修复重建治疗一直都是颅面外科的难点和热点所在。现在通常采用的手术是过去30年外科技术不断进展的结果。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是现在经典的矫正重度眶距增宽畸形的方法,但仍存在术后复发等各种缺陷,主要原因可能是眶周截骨眶内移后,眶周皮肤软组织不足,存在向外的牵拉力所致。近年来颅面外科领域在手术方法、材料学及计算机三维辅助手术系统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对经典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进行了很多改进与补充。其中,澳大利亚颅面外科中心的Moore等首先(1992年)将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眶距增宽症患者的手术中,他们发现颧颞部软组织的紧张明显影响眶内移的程度和旋转角度,经术前颧颞部软组织扩张获得了充足的软组织,使眶距增宽症矫正手术进行更加顺利,内外眦的处理也更加合理,临床随访效果满意。本课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通过建立兔眶距增宽症矫正手术模型,结合使用术前眶周软组织扩张,研究了解眶周软组织对眶距缩窄截骨后局部骨愈合的影响,了解其与眶距增宽畸形矫治效果和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把术前软组织扩张技术为主的技术改进应用于临床眶距增宽症病例的手术,术后进行三维CT随访,观察术后复发情况。

更多
广告
  • 浏览52
  • 下载25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