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红细胞贮存损伤被提出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探讨红细胞在贮存期间由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介导的促凝血活性的升高可能参与这个过程。 方法:健康人浓集红细胞去除白细胞后贮存在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混合液中,4℃标准血库条件下持续42天,每周抽出部分血样用于检测。红细胞的促凝血活性以凝血时间、十因子及凝血酶的产量来分析,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以乳粘素-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流式细胞仪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结果:新鲜红细胞和贮存7天的红细胞没有促凝血活性;红细胞贮存14天后出现促凝血活性。促凝血活性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且从14天以后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加速,到42天时已增加到60%。乳粘素能抑制红细胞的促凝血活性。 结论:长期贮存红细胞增加的促凝血活性与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适合的贮存时间由于促凝血活性和磷脂酰丝氨酸的关系应被缩短,因此,目前血液贮存方法需要改善。乳粘素是红细胞敏感的磷脂酰丝氨酸探针,而且可以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外翻的磷脂酰丝氨酸起到较强的抗凝血作用。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