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卫矛属为卫矛科植物,至今世界范围内记载的假卫矛属约60-70余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中美洲温暖地区,为环太平洋间断分布。该属虽然不大,但自建立以来直到最近,一直不断有新类群发表,而该属植物形态变异复杂,花朵微小观察较难,标本材料缺乏,分类相当困难,属内植物同物异名、名实不符的问题相当常见,至今未有一个世界性的系统修订,因此对该属进行全面修订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研究馆藏腊叶标本3000余份,并在野外观察了20多个假卫矛植物居群,重点研究假卫矛属植物关键形态性状变异规律及评价其分类学意义。确认假卫矛属植物有价值的分类性状集中在花部特征,其中花序分枝式样与分枝次数、花萼形状及质地、花瓣形状、花盘的发育情况及与花瓣雄蕊的合生情况、花药的形态、子房的形状等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价值。但研究中发现假卫矛的花发育非常缓慢,花从开始发育到成熟开放历时常长达6个月以上,而不同发育阶段的花部特征常存在显著差异,有些种类中还存在雌雄异株的分化现象,这使花部特征的应用存在局限。此外,叶片的形状和质地以及果实的形状和大小在分类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样由于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研究中还发现,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境下的同一个种类从叶片到花序特征各方面均可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因此,在该属的分类中,必须综合运用各方面的尽可能多的性状,而不能仅依靠少数几个性状。 本文对该属的16个分类群的叶脉序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属的叶脉序特征整体上较为一致,均为分枝曲行羽状脉;二级脉的倾斜角度、高级脉的疏密程度在种内有较大的变异,不能作为分类依据;而二级脉的数目,直行或弧形,以及脉岛的发育情况在种间差异较大且较为稳定,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本文对该属及相关属共5属67个分类群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假卫矛属及相关属植物的叶表皮角质层很厚,表皮细胞结构大都不能分辨,所有种类的气孔器均出现于下表皮,为不规则形排列。角质层纹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光滑无纹饰,二为具条纹状纹饰,三为具乳突状纹饰。后两种类型仅出现在少数的种类中,为较特化的性状。叶表皮形态特征在属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对该属及相关属共4属39个分类群的花粉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假卫矛属植物的花粉外观为卵圆形或长圆形,明显具三孔沟,表面具陷窝状或网眼状纹饰。多数种类的花粉仅在大小上有微小的区别,其它方面差异微小,但马来西亚地区产的一些种类的花粉相互排列紧密,形成类似花粉块的结构,单个花粉粒的外形很不规则,有较大的差异。此外,所观察的几个属植物的花粉仅在大小上有较显著的差异,其它方面差异微小。 通过文献查阅、标本研究、野外考察及实验证据,本文对该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修订。归并了Lundell(1970)从该属独立出来的包括中美洲种类的属名Quetzalia,确认世界假卫矛属植物47种,在世界各国的大概分布情况是,中国18种,马来西亚15种,印度尼西亚8种,越南8种,印度5种,菲律宾5种,缅甸4种,泰国4种,斯里兰卡2种,墨西哥2种,日本1种,孟加拉国1种,不丹1种,哥斯达黎加1种,危地马拉1种,柬埔寨1种,老挝1种,文莱1种。描述新种3个:大围山假卫矛M. daweishanensis Q. W. Lin et Z.X. Zhang、长果假卫矛M. longicarpa Q. W. Lin et Z.X. Zhang、西藏假卫矛M. xizangensis Q. W. Lin etZ.X. Zhang,均产于中国。重新确认尖尾假卫矛M. caudata、簇果假卫矛M. fasciculata、大果假卫矛M. macrocarpa、菲律宾假卫矛M. philippinensis、红色假卫矛M. rubra、爪哇假卫矛M. javanica为独立的种,另将47个分类群名称新处理为异名。确认7个学名为非假卫矛属植物,做出新命名全缘叶沟瓣Glyptopetalum integrifolium Q.W. Lin,Z.X. Zhang et Q.R.Liu(基原异名M. poilanei Tardieu)及新组合Garcinia gagei(Merr. et Freeman) Q. W. Lin et Z.X. Zhang(基原异名M. gagei Merr. et Freeman)。确认中国记录的越南假卫矛M. fallax、大叶假卫矛M. macrophylla及淡色假卫矛M. pallens系鉴定错误,并确认大果假卫矛M. macrocarpa为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喙果假卫矛M. rhynchocarpa分布于广东,为中国新记录植物。此外,尚有3个名称由于缺乏材料,暂时存疑。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