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在预感似乎即将发生的威胁或不利情景而又担心无力应付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是应激状态下常见的情绪反映之一。任何威胁机体的情景都可以引起焦虑。焦虑是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也时常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军人作为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即使在非战争时期,其生存环境和所遇到的压力事件也异于一般人群,他们们所面临的应激因素更加复杂,所承受的应激强度更加剧烈。现代战争中高技术武器的军事打击与心理战、信息战的有机结合,已经构成现代战争的重要形式,由此引起的军人心理与生理复合性损伤是军事应激的重要特征,其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导致的自残、自杀、攻击性行为和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对焦虑问题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人格理论一直以来备受心理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有关学者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在此方面达成共识:状态焦虑起病与成年,持续时间较短:特质焦虑从小就开始显露端倪,且持续人的一生。但就应激反应性焦虑与人格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明朗的、确切的答案。本研究旨在基于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二者关系。 目的:探求不同人格特质应反应性激焦虑水平差异性结论以及应激焦虑与人格相关性结论。为应激反应性焦虑与人格关系理论的提出提供依据,并且进一步为我军应激行为的预测与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通过Meta分析对目前.已发表有关应激焦虑与人格关系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统计学的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研究对象为军人。文献语言限定为中文;检索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效应指标为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的均数值及标准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军人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职业者。主要集中在焦虑、强迫两个因子。Z值分别为0.41和0.44。稳定性、兴奋性、有恒行、试验性、独立性因子Z值较高,分别为-6.36、-5.03、-5.66、-5.83和-5.66 结论:军人心理问题较之普通人群多,主要集中在焦虑、强迫两方面;人格特质中的乐群性可降低应激焦虑程度,紧张性、怀疑性是应激焦虑的危险因子;应对方式中问题集中型应对方式可有效降低应激焦虑水平。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