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过氧化氢酶(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conducted catalase,rAAV-CAT)基因转染大鼠视网膜,探讨其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作用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构建包被CAT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AT)。随机选取健康Wistar大鼠一眼作为实验组(A组,视网膜下腔注射rAAV-CAT1μl)或实验对照组(B组,视网膜下腔注射空泡病毒1μl),其另一眼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病毒注入21天后,A、B组以前房灌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N组不做任何干预,分别于I/R后6h、24h、72h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变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视网膜CAT活性;于I/R后7d、14d、28d进行荧光金(fluorogold,FG)双上丘逆行标记RGC计数。 结果: 1.再灌注后6h、24h、72h,A组各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形态均好于B组。 2.再灌注后6h、24h、72h,A组视网膜CAT活性高于B组与N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再灌注后7d、14d、28d,A组荧光金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1.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在大鼠视网膜下腔注射后使大鼠视网膜组织过氧化氢酶表达增加。 2.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过氧化氢酶能够减轻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组织改变,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3.氧自由基增加、抗氧化物酶含量下降是造成视网膜缺血性疾病视网膜损伤的重要原因。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治疗策略。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