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红茂草生物碱有效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红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DLF],又名秃疮花、秃子花、勒马回(陕西),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为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在甘肃省秦岭地区、渭水流域分布广泛。民间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本文以植物化学理论和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为基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红茂草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明确其分布特征,确定了其最佳采收期;配制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展开剂,同时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色谱分离、波谱分析等技术对两种红茂草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使用提取的两种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等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采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的总生物碱,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10nm波长下测定OD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茂草同一生长期根与叶片的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t=1,P>0.05),不同生长期根中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F=128.11,P<0.01),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F=-4.938,P>0.05),不同生长期全草生物碱含量差异极显著(F=19.319,P<0.01)。红茂草总生物碱含量以3月底到4月初最高,初花期为最佳采收期。 2.利用醇提法经石英色谱柱层析、TLC检测、显微镜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分析等,对红茂草中分离得到的两种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TLC检测的结果表明:以95%乙醇:冰乙酸:水:浓氨水(15:0.5:2.5:0.5)为展开剂,分离效果最好,斑点清晰。 3.使用提取的两种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5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并进行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抑菌率、半数抑菌浓度(IC50)等测定,对结果进行了LSD法统计学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红茂草生物碱Ⅰ对供试菌的MIC分别为:0.18mg/mL、0.14mg/mL、0.30mg/mL、0.18mg/mL、0.30mg/mL;IC50分别为:0.1407mg/mL、0.1005mg/mL、0.1407mg/mL、0.2605mg/mL、0.2607mg/mL。红茂草生物碱Ⅱ对供试菌的MIC分别为:0.22mg/mL、0.18mg/mL、0.18mg/mL、0.30mg/mL;IC50分别为:0.1807mg/mL、0.1407mg/mL、0.1407mg/mL、0.2605mg/mL。 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丰富了红茂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为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