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槲寄生提取物经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前后的HPLC指纹谱图及生物活性;研究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PSBT)培养液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br> 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槲寄生经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后所得转化液的HPLC指纹谱图,与未转化前槲寄生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采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活性,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对PSBT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UV、1H-NMR、13C-NMR),在与文献比较的基础上对所分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所分化学成分之一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血清白蛋白(SA)的结合作用。<br> 结果:建立了PSBT指纹图谱,三个产地的槲寄生经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后,抗氧化活性升高,细胞毒活性升高,化学成分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东北产地槲寄生变化最为明显;从PSBT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鼠李秦素-3-O-β-D-芹糖基-(1→2)-β-D-[6”-(3-羟基-3-甲基戊二酸甲酯)]-葡萄糖苷(Ⅰ)、鼠李秦素-3-O-β-D-芹糖基-(1→2)-β-D-[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半酯)]-葡萄糖苷(Ⅱ)、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高圣草素(Ⅴ)、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5)-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Ⅷ)。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Ⅳ未有从槲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报道,可能为转化得新成分;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Ⅷ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荧光光谱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 L·mol-1和6.2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构象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r> 结论:通过对各产地PSBT指纹图谱、细胞毒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为PSBT所用槲寄生的固定产地、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等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PSBT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为PSBT的生物活性提高及毒性降低提供了一部分物质基础,新化合物的分离为PSBT转化机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