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前最常用的PET/CT的正电子示踪剂,利用肿瘤组织糖代谢增高对肿瘤显像,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假阳性介于20-25%,肺部多见于肉芽肿、组织胞浆菌病、结核、慢性炎症、结节病、霉曲菌感染等;一些肿瘤细胞低糖酵解限制了18F-FDG PET的应用,如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癌等,此外,脑组织生理性摄取、肠道的非特异性摄取及泌尿系统对18F-FDG的排泄都会对肿瘤显像产生影响。因此,许多学者研发了针对细胞增殖的PET核苷酸类示踪剂如11C标记胸腺核苷酸及其类似物3’-脱氧-3’-氟代胸苷(18F-FLT),18F-FLT进入肿瘤细胞的机制与胸苷相同,在胸苷激酶(TK-1)作用下被磷酸化,由于磷酸化18F-FLT的戊糖环3'位被18F占据,不能继续参与DNA合成,也不能通过细胞膜返回到组织液,从而滞留在细胞内,可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早期临床研究显示18F-FLT PET对肺癌的显像较18F-FDG PET更具特异性,与Ki-67分数相关性高,有助于判断预后及生存期。<br> 目的:<br> 本研究前瞻性地研究18F-FLT、18F-FDG对肺部良恶性病灶的双时相PET/CT显像,比较两种示踪剂对肺部病变的显像特点以及病灶对18F-FLT及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变组织的增殖指数(Ki-67分数)的相关性。<br> 方法:<br> 30例肺部病变患者分别于10日内以18F-FLT和18F-FDG为示踪剂行全身PET/CT检查,18F-FDG的平均剂量为350.2±88.06MBq(9.46±2.38mCi),18F-FLT的平均剂量为310.8±70.3MBq(8.40±1.90mCi),患者于PET/CT显像前禁食6小时以上,静脉注射示踪剂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两位医生独立地对所有病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病变对示踪剂的摄取以最大标准摄取值计算,2周内行肺叶切除术或者细针穿刺活检,其中17例(11手术、6例经皮穿刺活检)组织标本行Ki-67免疫组化,细胞增值指数以取样组织中Ki-6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计算,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增殖指数与18F-FLT和18F-FDG两种示踪剂最大标准摄取值的相关性。<br> 结果:<br> 20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10例为良性病变,恶性病灶18F-FDG显像的平均SUVmax为11.67(中位:10.75:方差:5.23;范围:3.8-23.3),而20例恶性病灶对18F-FLT摄取的平均SUVmax为3.89(3.30;1.85;1.40-8.20);统计学分析恶性病变的18F-FDG的SUVmax明显高于18F-FLT(P<0.01),17例样本组织行Ki-67染色,其中10例肺癌的平均增殖指数为42.5%(41.5%;25%;5-76%),7例良性病变平均增殖指数小于6%,17例样本组织的增殖指数(Ki-67分数)与18F-FDG的SUVmax的相关性显著(r=0.75,P<0.001),稍优于18F-FLT(r=0.69,P<0.002)。18F-FLT在骨髓、肝脏有生理性摄取,对于骨骼、肝脏的转移灶较难探及,而对脑转移灶显像有明显优势。<br> 结论:<br> 本研究显示18F-FLT PET/CT可用于对活体肺部恶性病变行无创性增殖显像,肺部恶性病变对18F-FDG的摄取明显高于18F-FLT,肺部病变对18F-FLT摄取的SUVmax与细胞增值分数(Ki-67分数)相关性显著,但不及18F-FDG。18F-FLT PET/CT对肺癌肝脏、骨骼转移灶显像缺乏优势,对肺癌脑转移瘤显像清晰。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