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根本原因分析应用于减少输液外渗的研究

摘要一、研究背景:<br>   静脉输液治疗在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侵入性操作,因药物直接进入患者的循环系统,任何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br>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平均每人2.5至3.3瓶的水平(资料源自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发改委报告)。由于输液量大,给药时间长,药物种类复杂或执行者的失误等情况,腐蚀性药液渗漏于皮下导致组织损伤坏死的外渗案例频繁发生。细胞毒性、强酸性、强碱性、高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药等六类外渗高危腐蚀性药物在通过头皮钢针、浅静脉留置针等外周静脉输注工具输注时,常发生药液渗漏至皮下导致组织损伤坏死的案例,而外渗后“亡羊补牢”的措施往往无济于事,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甚至截肢,给住院治疗原发病的患者雪上加霜。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损伤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br>   事实证明,单纯强调加强护士责任心和巡视、限制穿刺肢体活动等措施,并不能有效的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护士在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正确选择输注工具、穿刺部位、辅助加压工具(输液泵、注射泵、高压注射器)等输液治疗的专科技能培训是导致输液外渗致组织损伤坏死的关键。<br>   二、研究目的:<br>   调查输液治疗过程中药液渗出发生率,并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输液外渗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输液外渗事件的再发生。<br>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br>   1研究对象<br>   1.1患者<br>   1.1.1随机抽取某日同一时段某医院所有住院输液患者;<br>   1.1.2某医院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输液外渗病例。<br>   1.1.3采取“输注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对比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医院输注高渗性营养药和细胞毒性药物病例。<br>   1.2护士<br>   随机选择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对比某医院输注高渗性营养药和细胞毒性药物时,护士错误选择静脉输注工具率和错误选择输注部位率。<br>   2研究方法<br>   2.1调查方法<br>   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随机横断面调查。<br>   2.2渗出评判标准<br>   2006年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的渗出分级标准。<br>   2.3分析方法<br>   运用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的方法查找输液外渗的直接原因(又称直接原因),挖掘存在于护理管理部门的根本原因。<br>   2.4干预方法<br>   采取“输注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干预措施,用自行设计的“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制定“外周静脉输注外渗高危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外渗后处理方法”,同时组织护士实施教育,并反复督查直至掌握相关知识并落实到位。<br>   2.5统计方法<br>   护士错误选择静脉输注工具率和错误选择输注部位率,是否使用加压输注(输液泵、注射泵、加压注射器等),采用百分比描述,并用x2检验进行两样本率的比较。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br>   四、研究结果:<br>   1、输液外渗率<br>   当日全医院共收治住院患者1861名,其中1312名患者接受了静脉输液治疗,输液率70.5%。其中有1089例患者接受了头皮钢针和外周留置针做为输注工具。在这些患者中,当日有30名患者,共发生32部位的药液渗出(其中有2名患者各发生两次渗出),输液渗出率为2.94%。<br>   2、分析原因<br>   直接原因是错误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以及辅助加压设备加重损伤。<br>   根本原因是护理管理者缺乏对护士进行预防输注高危药物外渗的指引和教育。<br>   3、干预效果<br>   采取输注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护理干预后,输注细胞毒性药、高渗营养药时护士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干预前有缺陷,干预后正确率达到100%。<br>   五、研究结论:<br>   1、输液外渗发生现象普遍存在,是不可忽视的护理安全隐患;<br>   2、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输液外渗事件,直接原因是护士错误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辅助加压设备加重损伤。根本原因是护理管理部门缺乏对临床护士进行预防输液外渗高危药物的有效指引和教育。<br>   3、通过输注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护理干预后,在输注细胞毒性药和高渗营养药两类高危腐蚀性药物时,护士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的正确率均有提高,减少了输液外渗案例,确实达到预期效果。

更多
广告
  • 浏览820
  • 下载861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