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烧心和反流(反食、泛酸)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主要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括约肌的一过性松弛,治疗以改善症状、消除食管炎为主要目的,其中抑酸剂PPI是首选。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吞酸”、“呕吐”、“郁证”、“反胃”、“气噎”等范畴,病位在胃,病机关键为胃气上逆,治疗多以和胃降逆为主,并围绕上述病因、病机及病理因素而辨证分型论治。<br> 目的:评价以升降并举为主法而拟的处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和对GERD症状群积分表的适用性的基础研究。<br>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设计,将104名患者按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奥美拉唑对照组,用药8周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GERD症状积分评定。计算出各症状出现的次数,统计分析各项胃食管反流病积分表所列症状出现的百分比。<br>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NERD的症状上均有明显疗效,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嗳气、上腹胀、上腹痛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中药治疗组对改善NERD的反胃和咽喉不适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的发生率中,泛酸,烧心,咽喉不适均超过80%,占据前三位,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最低。<br> 结论:首先,本症状群积分表与2006年GERD的Montreal全球共识所提出的烧心和反流的特征性症状基本吻合;其次,以平调气机为主法而拟的处方,总体临床疗效改善状况均与奥美拉唑相似,对个别症状改善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