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与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气体填充术治疗上方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br> 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7月-2012年1月上方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43例,随机分为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组(SB组)23例,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组(23G-TSV组)20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对比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角膜屈光状态变化、患者舒适度、手术并发症等。<br> 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SB组为95.7%,236-TSV组为100%,最终手术复位率两组均为100%。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及最终手术复位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B组与23G-TSV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SB组视力好于23G-TSV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月、2月及3月时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1月及2月时SB组模拟角膜曲率SimK值均大于23G-TSV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月时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2月及3月时SB组角膜散光度(SimK1-K2)均大于23G-TSV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B组术后1天、3天、1周及2周为保持体位所带来的不适感明显轻于23G-TSV组(P均<0.05)。术后1月及3月时两组体位不适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B组术后1天、3天、1周及2周时术眼疼痛、流泪及异物感等症状均重于23G-TSV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月及3月时两组术眼疼痛、流泪及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B组并发性白内障、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均低于23G-TSV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下积液发生率高于23G-TSV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上方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两种术式在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方面无明显差异。巩膜外加压术具有术后早期体位不适感轻,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低,不会引起并发性自内障等优点。23G玻璃体切除术具有对角膜屈光状态影响小,术后早期眼疼、流泪及异物感等不适症状轻,黄斑下积液发生率低等优点。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