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5例,纳入标准:患者均为55岁以上、心绞痛频繁发作、且内科治疗不能缓解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示左主干狭窄病变大于70%。排除标准:(1)近3个月内有新发心肌梗死患者。(2)近3个月内曾有严重感染患者。(3)近6个月内曾接受手术治疗患者。(4)未经治疗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依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常规体外循环辅助下CABG手术组(A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62.3±4.8)岁,体质量(70.1±7.4)Kg;ECMO辅助下不停跳CABG手术组(B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73±4.4)岁,体质量(70.34±6.7)Kg;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组(C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3.1±5.9)岁,体质量(69.2±5.6)Kg。每例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转流或开胸后10min(T2)、停机后/术后即刻(T3)、术后4b(T4)、术后24h(T5)分别取血,分离出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人3种炎性因子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多样本两两比较用SNK-q,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患者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炎性介质术后TNF-α、IL-6、IL-8的时间效应、不同手术方式及两因素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的3个指标水平均于T1~T4时刻呈增加趋势,T4时达到高峰。B、C组T3时TNF-α、IL-6及IL-8浓度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各时间点不同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危重患者可在ECMO辅助心脏跳动下安全地进行CABG。ECMO辅助心脏不停跳对于严重左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彻底的再血管化,并能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ECMO技术在不停跳CABG中的运用,既可减轻体外循环(CPB)引起的炎性反应,又可弥补OPCABG中搬动心脏,切开靶血管时对心律和血液动力学影响及无法完全再血管化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