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纤维素是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聚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并且也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纤维素是与其他化合物比如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很难被利用。并且我国又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大国,据统计每年的秸秆产量大约有七亿吨,但大部分都被白白烧掉,浪费资源还污染空气。因此,研究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r> 纤维素的降解需要三种酶的协同作用:①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s,EC3.2.14),从纤维素内部随机水解β-1,4糖苷键;②外切葡聚糖酶,也叫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s,EC3.2.1.91),从纤维寡糖的还原端或非还原端切下纤维二糖;⑧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1.21),将纤维二糖水解为葡葡萄糖,并且此酶的存在能极大的促进其他两种酶组分的水解作用,因此,β-葡萄糖苷酶是整个纤维素水解反应的限速酶。但目前对于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而言,其活性不高、产量较低、成本偏高,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的实际需求。因此,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活性的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并且寻找一种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的培养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能够使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大大提高,这对于大量纤维素的利用是极其重要的。<br>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br> 1.用七叶苷培养基从自然界的土壤中筛选到几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根据培养基颜色的深浅,选择一株酶活较高的作为后续的研究对象,编号为SWU534。通过菌落形态、显微镜下孢子形态的观察,以及用ITS序列分子鉴定,将其确定为青霉属,并命名为spenicilliumsp.SWU534。<br> 2.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先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麸皮和(NH4)2SO4,然后用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各成分的最佳配比为:麸皮4%、(NH4)2SO40.3%、KH2PO40.1%、MgSO40.5%。接着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装液量为50mL/250mL锥形瓶,摇床转速为200rpm,摇床温度为28℃。<br> 3.该菌株产生β-葡萄糖苷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60℃,并且在90℃与100℃时仍有较高酶活,在30-100℃都有很好的稳定性,这比已经报道文献的β-葡萄糖苷酶的热稳定性高。酶促反应的最适pH为5.0,在pH10也有很好的酶活,该β-葡萄糖苷酶的酶促反应有两个pH峰值,说明此酶可能是同工酶,并且在酸性和碱性pH范围内都较稳定。金属离子中,Fe3+和Mn2+对酶活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u2+却有很强的抑制作用,DTT、EDTA和SDS对酶活力也有抑制作用,甲醇和乙醇也能轻微抑制酶活力。并且,β-巯基乙醇对酶活力有极其强烈的抑制作用,这在其他文献报道中是非常少见的。为了验证是否是因为β-巯基乙醇浓度的原因而使酶活大幅降低,又用不同浓度的β-巯基乙醇来验证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浓度5%到50%的β-巯基乙醇对β-葡萄糖苷酶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β-巯基乙醇通常用于二硫键的还原,对此酶的强烈抑制作用,说明二硫键在该酶的反应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该β-葡萄糖苷酶对水杨苷与纤维二糖的水解反应都符合米氏方程,其动力学参数如下:以水杨苷为底物时,Km为1.11mM,Vmax为7.52U/ml;以纤维二糖为底物时,Km为0.02mM,Vmax为10.19U/ml,米氏常数表明,此酶对纤维二糖比水杨苷有更高的亲和性。<br> 4.1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扩增。根据ITS序列在NCBI上的比对,结果发现其与Penicilliumsp.RM3相似度较高,因此以Penicilliumsp.RM3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设计引物GluF和GluR,扩增出部分序列。<br> 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菌株SWU534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高度耐热、嗜酸嗜碱的特性,使得其在高温、极酸极碱的极端工业环境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