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瞬时波强_W(I)_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测量,得到瞬时波强W(I)曲线,并由此条曲线可得到数个参数,其中包括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瞬时加速度波强(accelerating wave intensity,W1)、瞬时减速度波强(decelerating wave intensity,W2)、负向波面积(negative area,NA)、心电图上的R波与W1曲线顶点间的时间(R-W1)、W1曲线顶点与W2曲线顶点间的时间(W1-W2)、以及反映血管硬化的指标僵硬度(Stiffness,β)、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Contingency coefficient of Pressure,Ep)、顺应性(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β)、增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I)等,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W(I)曲线发现其特征及规律,探讨W(I)这一无创性检查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中的反映及在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表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应用价值。<br> 方法:1.筛选测试者:选择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8月-12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排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IMT≥1.0mm)、颈动脉有斑块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EF<55%,FS<25%),筛选出40例年龄介于50至60岁,病程在3-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者需全部符合199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在健康志愿者中按性别、年龄选择与上组相符的20名,组成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等辅助检查,排除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心率失常等其它可以影响心脏功能的基础疾病。2.分组: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Aloka公司所生产的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受检者左侧颈总动脉进行常规检测,得到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二尖瓣口血流流速曲线图进行测量)得到二尖瓣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的血流峰值速度(A)及其两者之间的比值(E/A)。根据测量结果分为三组,分别为,DM1组(E/A>1),DM2组(E/A≤1),正常对照组。并用W(I)技术测量各受检者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数。3.对结果分析:整理、分析测量所得数据。4.观察规律特征:观察正常对照组分别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W(I)曲线并总结其规律特征。重点分析其对心脏功能的反映。<br> 结果:1.正态性检验按照,三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和血压分别进行,结果符合正态性分布,可以看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 2.T2DM2组与对照组比较,E/A小于对照组,W2大于对照组(P<0.05),T2DM2组与T2DM1组比较,E/A小于T2DM1组,W2大于T2DM1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 对照组与T2DM1组比较,R-W1,W1-W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T2DM2组比较,T2DM2组R-W1高于对照组(P<0.05),T2DM2组W1-W2低于对照组(P<0.05)。R-W1,W1-W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r> 3.对照组与T2DM1组比较,T2DM1组中的EP、β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T2DM2组比较,T2DM2组中的EP、β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 结论:W(I)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以及提示患者动脉血管硬化程度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可以在提供准确,迅速,客观和定量的参数基础上,对临床筛查,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随访,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干预,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