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但是伴随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人类对于森林的无度开发已经越来越严重,昔日茂密的热带雨林已经逐渐变成了大面积的橡胶林和其他的经济作物,而传统的生物文化多样性也在急剧消失,传统植物利用的知识流失非常严重,因此,深入研究当地人民对于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并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趋势。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植物利用管理等方面的传统知识。然而到了今天,掌握这些传统知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传统知识面临消失,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同样面临威胁。虽然对于西双版纳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尚没有对当地的“药食同源”植物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br>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需求逐渐提高,食疗保健也越来越受重视,对于食疗植物资源的要求也开始增加。基于此,我们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于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利用的药食同源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共收集整理了135种当地目前使用的药食同源植物,记录了其地方名、使用部位、使用方法及药用功效等。调查发现从生活型来看,以草本植物居多;从药用功效来看,治疗感冒、痢疾、跌打损伤和消化不良作用的居于大多数。<br> 为了验证传统知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发掘其新的保健功能,本文对于在傣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云南石梓花的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共分离鉴定到36个化合物,类型包括环烯醚萜苷类、黄酮及其苷类、单萜糖苷类、酰基鼠李糖苷类、木质素类、苯丙素糖苷类、苯乙醇苷类等,其中5个新化合物,分别是6-O-α-L-(2"-O-trans-Cinnamoyl-3"-O-isovaleryl)rhamnopyranosylcatalpol(1),6-O-a-L-(2",3"-di-O-trans-p-Hydroxycinnamoyl)rhamnopyranosylcatalpol(2),2-O-反式肉桂酰-α-L-鼠李糖(2-O-trans-Cinnamoyl-α-L-rhamnopyranose)(10),3-O-反式肉桂酰-α-L-鼠李糖(3-O-trans-Cinnamoyl-α-L-rhamnopyranose)(11),2-O-顺式肉桂酰-α-L-鼠李糖(2-O-cis-Cinnamoyl-α-L-rhamnopyranose)(12)。对于其中含量最多的环烯醚萜苷类和酰基鼠李糖苷以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肝损伤活性的检测,证明了其中13种化合物都显示有护肝活性,其中7种化合物的活性较强,对于这几种化合物的EC50进行了进一步测试,显示在这些测试化合物中6-O-α-L-(2",3"-Di-O-trans-p-hydroxycinnamoyl)rhamnopyranosylcatalpol(2)活性最好(EC50=42.5μM,SI=19.3),阳性对照为DDB(EC50=277.3μM,SI=9.8)和双环醇(EC50=279.2μM,SI=12.2)。<br> 本文对于马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马蓝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13个,黄酮及其苷类3个,苯乙醇苷类5个,其他类型5个。其中新化合物4个,1个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糖苷即ent-Kaurane-1α,16α-diol-1-O-β-D-glucopyranoside(1),3个吲哚生物碱糖苷即Baphicusoside(2)、Baphicacanthoside A(3)和Baphicacanthoside B(4)。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N'-β-D-Glucopyranosylindirubin(7)显示有较为明显的抑菌活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