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基本型和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基本型和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手术前后斜视度,双眼视功能,调节功能等参数,比较分析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异及两组之间参数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术后眼位及眼位维持的关系。<br>   方法:病例分组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7名,年龄8~30岁;基本型患者49名为1组,集合不足型患者38名为2组。均符合以下条件:单眼最佳矫正视力≥1.0,外斜视度≥15△,可控制正位,年龄大于7岁(能配合所有检查);并且无以下情况存在:手术史,弱视,眼球震颤,其他眼部疾病及器质性病变,眼球运动异常及其他类型斜视等。每位患者入院前行屈光检查,并于术前1天,术后1天、3个月、6个月检查:视力,三棱镜加遮盖法测量视远、视近斜视度,同视机测量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Titmus测量近立体视,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用±2.00D反转拍检查调节灵敏度,远梯度法检查AC/A比率,移近法测量集合近点等,研究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差异及组间产生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术后眼位及眼位维持的关系。数据统计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br>   结果:⑴基本型组与集合不足型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斜视眼别比例、阳性家族史比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而两组患者主斜眼的等效球镜分别为-0.87D(SD=0.38)和-1.73D(SD=0.57),散光度分别为0.00D(0.00~0.75)和0.75D(0.13~1.75),≥1.0D的屈光参差比率分别为18.75%和28.94%,以上各项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⑵基本型组外术前斜视度为16△~62△,平均27.50△(32.50△~53.88△),集合不足型组为18△~54△,平均35.00△(30.00△~45.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术后6个月基本型组斜视度为+6△~16△,平均-3.00△(-3.00△~-5.00△),集合不足型组为+8△~-20△,平均-7.00△(-5.00△~10.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眼位总正位率为66.67%,基本型组正位率为75.51%,集合不足型组正位率为55.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8,P=0.047)。⑶基本型组手术前后集合性融合范围分别为6.31°(SD=2.42)和20.08°(SD=5.70);集合不足型组手术前后集合性融合范围分别为4.64°(SD=1.73)和13.17°(SD=6.43),各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远、近立体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前两组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0.148),术后两组远立体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近立体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⑷基本型、集合不足型患者手术前后调节幅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调节幅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每组患者主斜眼与对侧眼的调节幅度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基本型组手术前后主斜眼的调节灵敏度分别为9.42cpm(SD=3.26)和9.36cpm SD=2.58),集合不足型组分别为7.84cpm(SD=4.23)和7.97cpm(SD=4.04),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基本型组手术前后集合近点分别为6.69cm(SD=3.45)和5.61cm(SD=1.76),集合不足型组分别为10.26cm(SD=5.21)和8.17cm(SD=4.43),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8),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1)。基本型组手术前后AC/A值分别为3.02△/D(SD=1.41)和2.18△/D(SD=1.56),集合不足型组分别为1.33△/D(SD=0.74)和1.25△/D(SD=0.48),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074),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br>   结论:①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较基本型组存在较大近视和散光,较多病例存在屈光参差。②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正位率低于基本型患者。③外斜视矫正手术促进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功能的改善。④两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主斜眼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对侧眼,术后两组患者的集合近点均移近。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