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d.) Briq.,又名鞘蕊苏,系唇形科鞘蕊花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古印度被称之为“神药”,用于治疗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毛喉鞘蕊花的主要成分为佛司可林(forskolin)。我国于1989年底在云南发现了这种植物,通过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滇产的毛喉鞘蕊花中主要成分为异佛司可林(isoforskolin)。湖北福人药业公司将其移植到湖北通城县实施规模种植,并以其为君药,配伍前胡、甘草组方开发为“鞘蕊苏胶囊”新药。由于移植毛喉鞘蕊花主要有效成分异佛司可林(isoforskolin)含量偏低,因此,提高毛喉鞘蕊花中异佛司可林(isoforskolin)含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通过紫外射线照射植物药材,刺激毛喉鞘蕊花的次生代谢过程,以期提高异佛司可林(isoforskolin)的产量。<br> 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将毛喉鞘蕊花药材采收后,分别分为根、根茎、茎、叶和花五个部分,并采用HPLC-ELSD法测定各药材部位的异佛司可林含量。经过分离药材部位后的测定研究,发现异佛斯可林在鞘蕊苏中的含量分布为:根>根茎>茎,花叶中基本不存在异佛斯可林。结果表明异佛斯可林有可能在根部进行生物合成。<br> 采用现代分析方法,以异佛斯可林的含量为检测指标,通过紫外射线UV340nm和UV254nm照射刺激毛喉鞘蕊花植株,比较照射前后毛喉鞘蕊花各药材部位异佛斯可林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UV340nm×1照射12小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毛喉鞘蕊花中异佛斯可林的含量,为保证有效利用毛喉鞘蕊花的生态资源提供了依据。<br> 采用现代分析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离子螯合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检测的三个常用指标,计算得出毛喉鞘蕊花各药材部位的EC50值,反应出毛喉鞘蕊花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鞘蕊苏植株仅根、根茎和茎三个部位含有效成分异佛斯可林,通过比较三者提取物的EC50值可以得出抗氧化能力强弱为:根>根茎>茎。这与三个部位中异佛斯可林含量高低的趋势相同,可认为异佛斯可林是造成这三个部位抗氧化能力强弱的原因。<br> 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提高毛喉鞘蕊花的有效成分异佛斯可林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扩大毛喉鞘蕊花的种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