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通过12个月内调查随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interventional therapy, PCI)术后患者指标和统计分析,评估冠心病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状况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分析其对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影响,为探讨影响PCI术后MACE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提供依据。<br> 方法:<br> 连续收集阜新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且行PCI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共218例。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共212例,其中男性140例,占66.04%,女性72例,占33.96%,平均(63.07±10.649)岁。参考叶小青、张海波等调查问卷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选患者进行电话及门诊面对面随访。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住院时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及植入支架数。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吸烟年限、每日吸烟支数、戒烟年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同时收集出院时二级预防优化药物的服用情况,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制订了二级预防指南实施方案,其中肯定了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及他汀类药物。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时记录危险因素达标情况,包括是否戒烟、血压(SBP、DBP)、血糖(FBS)、血脂水平(TC、TG、LDL-C)等及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停药原因,记录MACE发生情况。根据二级预防药物服用情况进行分组,分为依从性好(182例)、依从性差(30例)两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依从性对MACE的影响及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将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服药依从性分别运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再发心血管事件有影响意义的指标,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对PCI术后12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有独立预后评估的指标。<br> 结果:<br> 1、ACS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85.85%)。<br> 2、药物依从性与PCI术后MACE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有显著相关性(P<0.05)。药物非依从组累计MACE发生率57.14%,依从组累计MACE发生率42.86%。<br> 3、服药依从性与年龄、教育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经济原因、药物副作用及患者认为疾病已治愈相关。经济原因占53.33%。<br> 4、吸烟患者中随访时戒烟达39.29%;住院时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随访时血压控制达标率为34.78%;住院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随访时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7%;住院时合并高血脂的患者中随访时总胆固醇达标率56.04%<br> 5、PCI术后患者MACE的发生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吸烟具有相关性(P<0.05)。<br> 结论:<br> PCI术后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依从性好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控制,部分危险因素的控制尚未达标。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PCI术后患者MACE的发生与患者药物依从性、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吸烟具有相关性。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