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眠的另一个中医名为“不寐”,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浅和睡眠时间短、早醒、睡眠质量差等的一种身心失调性疾病。人的生命长河中,睡眠几乎占1/4,随着生活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网络、义务教育普及,儿童逐渐呈现心理早熟化,近年来不论男女老少失眠呈现年轻广泛化。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近35.2%的外国人存在着睡眠问题,影响生活质量。有专家断言,2020的世界会出现7亿例失眠的病例。失眠给患者在生活、工作、家庭经济方面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多数失眠患者后期存在焦虑的精神状态导致人际关系敏感矛盾化,增加了犯罪隐患,加重社会负担。因而临床上为研究出一种治疗失眠方法,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重要意义<br> 目的:<br> 本课题通过艾灸配合常规针刺(艾灸肺俞、膏肓、配合针刺神门、安眠、内关、太溪、温针灸涌泉+气海+百会)治疗阴虚体质原发性失眠,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原因,从而为治疗阴虚质原发性失眠提供新针灸思路新针灸方法。<br> 方法:<br> 将60例属于阴虚体质的原发性失眠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肺俞、膏肓、配合针刺神门、安眠、内关、太溪、温针灸涌泉+气海+百会),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神门、安眠、内关、太溪、涌泉、气海、百会)。采用快速进针方法,进针得气,每次留针30min。其中治疗组进行温针灸百会、涌泉、气海,针刺结束后,嘱咐患者坐位于治疗床上,悬灸肺俞、膏肓各10min。一周治疗2次,1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月。采用PSQI和体质评分量表评定睡眠和体质评分量表,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其复发率。<br> 结果:<br> 1.治疗2疗程,本课题纳入研究的60例病例,最终全部完成治疗有54例,6例脱落,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3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数两组均为27例。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PSQI总分以及各子指标、体质评分进行评估,基本相近,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br> 2.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对两组进行评估,其中PSQI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体质两组都有改善,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6例、13例、6例、3例、88.89%;对照组:2例、7例、14例、6例、77.78%,并对其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两组失眠患者痊愈的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考虑一方面治疗时间短,研究对象例数有限,而且体质具有可调难改变性,因而结果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后期需要继续加大样本量以及治疗时间力求更客观的评估。<br> 结论:<br> 无论是常规针刺还是艾灸肺俞、膏肓、配合针刺神门、安眠、内关、太溪、温针灸涌泉+气海+百会,笔者发现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阴虚体质的睡眠情况,而且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匹兹堡睡眠量表总分以及阴虚体质改善方面,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因而艾灸配合针刺(神门、安眠、内关、太溪,温针灸涌泉+气海+百会,艾灸肺腧、膏盲)治疗阴虚体质的原发性失眠是值得借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4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