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脐周四针”在针灸治疗慢性湿疹中的临床研究,观察“脐周四针”在治疗慢性湿疹中的临床疗效。<br> 方法:<br> 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观察确诊为慢性湿疹病例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脐周四针”(水分、双天枢、阴交),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皮损局部。对照组取穴为:曲池、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皮损局部,两组每次均留针30分钟。每周2次(每周二、周五治疗),4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慢性湿疹皮损改善情况、瘙痒程度变化以及DLQI积分的改变进行对比研究。<br> 结果:<br>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瘙痒的改善方面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82.14%,皮损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两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在皮损和瘙痒以及在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方面,两组在治疗后均有疗效,但治疗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慢性湿疹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br> 结论:<br> 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确切,但加用“脐周四针”后,疗效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脐周四针”在皮损和瘙痒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效果显著,且可以明显减少服用药物的副作用,这种方法值得全面推广。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