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左冠状动脉结扎心肌梗死大鼠为载体,观察芪精慧心方对该模型大鼠心功能及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br>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慧心方组、丹参小复方组,每组10只。将除假手术组外的40只大鼠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药物组分别以培哚普利、慧心方和丹参小复方干预。给药8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处死前先后行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以评价心功能;取梗死边缘区缺血心肌观察普通病理改变(HE染色)及梗死边缘区心肌MVD(免疫组化),并检测血浆和缺血心肌VEGF、bFGF、BNP含量(ELISA),以了解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状况。<br> 结果:(1)造模前后大鼠体表心电图:模型组心电图造模后Ⅱ导联ST段有显著提高,T波高耸趋势,而假手术组ST段及T波无明显异常变化。(2)心脏大体观和缺血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①大体观:模型组大鼠心脏整体形态改变,梗死区心肌变白,质地变韧,心脏体积增大,左室横切面部分区域心肌变薄,心腔较假手术组扩大;3个药物干预组心脏心肌梗死变白范围较小,心脏整体大小、质地尚与假手术组相当。②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局部有变性坏死,细胞结构模糊,细胞内水肿明显,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并有部分心肌纤维胞浆浓缩呈凝固性、溶解性坏死,心肌细胞走形紊乱,边界不清;3个药物干预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病理损害都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以慧心方组较模型组改善最明显。(3)心功能变化:①心超指标: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LVESD显著增加(P≤0.01),LVEF、FS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慧心方组、培哚普利组和丹参小复方组LVESD显著下降(P≤0.01),LVEF、FS均显著上升(P≤0.01),慧心方组与培哚普利组和丹参小复方组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②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VSP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慧心方组大鼠的-dp/dtmax加大(P≤0.05),余指标无显著变化;其余2个药物干预组诸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慧心方组与培哚普利组和丹参小复方组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③血浆及心肌BNP:模型组大鼠心肌与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丹参小复方组(P≤0.05)、培哚普利组、慧心方组(P≤0.01)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3个药物干预组心肌BNP均显著下降(P≤0.01);药物干预组间比较显示,慧心方组大鼠血浆BNP低于丹参小复方组(P≤0.05),心肌组织BNP水平3组间无显著差异。(4)梗死边缘区心肌MVD: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MVD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慧心方组心肌MVD增多(P≤0.05),其余药物干预组无明显变化。(5)血浆及心肌VEGF、bFGF:①VEGF: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浆及心肌VEGF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慧心方组和丹参小复方组的血浆VEGF以及3个药物干预组的心肌VEGF均仅显示升高趋势。②bFGF: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肌bFGF升高(P≤0.05),血浆bFGF也仅显示升高趋势;其他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br> 结论:(1)芪精慧心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梗大鼠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推测其对延缓心梗后心衰发生和进展有防治作用。(2)芪精慧心方能增加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微血管密度(MVD),作用优于培哚普利。(3)芪精慧心方干预后心梗大鼠血浆和心肌VEGF、bFGF水平中显示升高趋势而无显著差异变化,可能与样本数仍然较小有关,或者提示血管密度增加可能存在其他调控机制。(4)芪精慧心方降低血浆BNP水平稍优于丹参降香小复方,且增加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MVD亦优于丹参小复方组。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