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比较不同来源MSCs联合单倍体HSC移植对造血重建的影响

摘要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支持和调控作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分。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使得造血功能衰竭更加持久甚至难以恢复。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是指机体在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4Gy)电离辐射,数小时内出现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等临床症状,白细胞短暂升高后明显下降,骨髓增生严重抑制的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由于受到救治时间和供者来源限制,没有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的患者需要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供体来源的问题,但是移植排斥和移植失败率较高,严重影响生存。<br>  目的:<br>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来源于骨髓、脐带、脐血、真皮、脂肪等组织,已有研究证明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同移植具有促进造血重建和调控GVHD的作用,但是,不同来源的MSCs是否具有修复功能上的差异?在和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时候最优化的MSCs是什么来源的?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因此,本研究比较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时促进造血重建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br>  方法:<br>  1.1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br>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真皮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三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利用成骨和成脂实验鉴定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br>  1.2 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小鼠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br>  对C57BL/6(H-2b)与BABL/C(H-2d)杂交第1代(CB6F1(H-2b×d))小鼠分别实施60Coγ5.0 Gy、6.0 Gy、7.0Gy、8.0 Gy辐射剂量损伤,每个剂量组分别给予PBS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F1代小鼠经辐射损伤后的生存状况。探索适合本研究有关的重度骨髓辐射损伤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的适宜辐射剂量。<br>  1.3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对造血重建的影响<br>  供体鼠C57BL/6(H-2b)制备造血干细胞。受体鼠C57BL/6(H-2b)与BABL/C(H-2d)杂交第1代(CB6F1(H-2b×d))小鼠用60Coγ射线8.0Gy全身辐照后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造血干细胞单移植组(HSC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组(HUCMSCs+HS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组(BMSCs+HSC组)和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组(DMSCs+HSC组),每组40只。空白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200μl PBS溶液,HSC单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1×106个,其余共移植组每只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1×106个和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其中每组20只F1代小鼠用于观察移植后小鼠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率,20只F1代小鼠用于检测外周血象变化、骨髓病理改变和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等指标。<br>  结果:<br>  2.1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br>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呈现长梭形和多角形等细胞形态,细胞成旋涡状、网状或平行排列生长。传代培养后细胞迅速贴壁,状态比较均一,生长迅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逐渐增粗增大,成长条索性,生长速度逐渐降低。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表型鉴定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CD14、CD20、CD34、CD45等造血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73、CD90、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三种间充质干细胞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后细胞形态逐渐变为多角形,细胞聚集生长,逐渐融合形成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呈红色结节。三种间充质干细胞加入成脂诱导培养基后,细胞逐渐变大,呈椭圆形,第7天后胞内可以观察到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可以看到胞浆内有红色脂滴。<br>  2.2 建立重度骨髓型放射病辐射损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br>  8.0Gy辐射剂量组PBS移植小鼠全部死亡,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存活超过30天,FISH实验检测证实小鼠骨髓为嵌合状态,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5.0Gy、6.0Gy、7.0Gy辐射剂量PBS移植小鼠均有存活超过30天,造血功能自我恢复,未见供者植入。因此选用8.0Gy辐射剂量组为动物模型。<br>  2.3 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对造血重建的影响<br>  间充质干细胞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组小鼠在外周血象的恢复、骨髓病理切片、CFU-E、BFU-E、CFU-GM、CFU-GEMM等检测结果均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单移植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小鼠造血恢复速度和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组小鼠(p<0.05)。<br>  结论:<br>  3.1 骨髓、真皮和脐带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的能力,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br>  3.2 8.0Gy是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物模型的适宜照射剂量。<br>  3.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度骨髓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重建效应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和真皮间充质干细胞。

更多
广告
  • 浏览107
  • 下载113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