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择偶复制(Mate choice copying)是指动物个体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同性个体择偶偏好的影响。择偶复制行为对动物个体的影响很大,获取的社会信息可以改变个体对特定表型的喜好。择偶复制是性选择研究领域的一个全新热点,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到实际,从各方面阐述了有关择偶复制的科研成果,但对这一行为的理论机制并未有太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分析以往的文献发现,多数研究都只关注参与择偶复制这一行为的参与者对其的影响,但择偶复制作为一种通过利用社会信息来进行配偶选择策略的现象,决策者不仅存在自身对潜在配偶的评价,而且还会更多地接受来自同性别其他个体(即榜样个体)的影响。同时,先前有关择偶复制的研究中,多将研究关注点集中于被选择个体的体征及行为等方面,当前有关择偶复制的研究则更把研究关注点指向了被复制个体的相关特征,如性吸引力高低、性经验、年龄等。但都忽视了个体在什么条件下会进行择偶复制,以及个体为何会进行择偶复制,这一行为是否会给个体带来适合度优势。<br> 正是基于以往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测试个体是否具有择偶复制行为,以及雄性性吸引力对雌性择偶复制的影响,来探讨鸟类择偶复制效应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复制其他个体的配偶选择的雌性是否比没有复制行为个体具有更高的繁殖成效,从而探讨择偶复制给个体带来的适合度优势。鸟类拥有复杂的婚配繁殖系统,是研究择偶复制的理想对象。本文以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为研究对象,这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各种鸟类行为学实验,作为研究鸟类繁殖行为的模式物种。<br> 本实验主体分为两部分,实验一:测试雌性斑胸草雀择偶复制实验,随后给被试雌鸟的潜在配偶雄性斑胸草雀佩戴不同颜色的脚环,以象征不同强度的性吸引力;探究雄性性吸引力对雌性择偶复制行为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择偶复制行为的雌鸟,让其与雄性繁殖配对,统计繁殖情况,探究具有择偶复制行为的雌鸟是否具有更高的繁殖成效。本研究的结论如下:<br> (1)雌性斑胸草雀中存在择偶复制行为。在雌性斑胸草雀的配偶选择偏好反转实验中,被试对象雌鸟对雄性的偏好,会因为有榜样雌性的出现而有所改变。榜样雌性的出现会增加被试雌性对先前不偏好雄性的选择程度,同时也会降低雌性对先前偏好雄性的选择程度。<br> (2)在同样的雌性斑胸草雀配偶选择偏好反转实验中,如果给雄性斑胸草雀佩戴已知不同吸引力颜色的脚环(红色和绿色的脚环),那么对于雌性斑胸草雀来说,将会更显著地拒绝佩戴绿色脚环的雄性,也就是性吸引力被减弱的雄性,减少了复制榜样雌性配偶选择的强度。<br> (3)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具有择偶复制效应的雌性斑胸草雀,随机与雄性配对后,统计一个繁殖季的繁殖参数,本研究得知具有择偶复制行为的雌性斑胸草雀比不具有择偶复制行为的雌性斑胸草雀更快地投入到繁殖当中,且其后代出飞率显著高于没有择偶复制行为雌鸟的后代;统计得出,具有择偶复制行为的雌性斑胸草雀繁殖成效显著高于没有择偶复制行为的雌性斑胸草雀。<br> 本文探讨了鸟类择偶复制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一行为给鸟类带来的适合度意义。研究鸟类的择偶复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鸟类的性选择及其利益权衡机制,进一步探索这一择偶策略给鸟类带来的适合度意义。目前国内有关鸟类择偶复制的研究较为匮乏,有待从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角度探讨鸟类的择偶复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