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所导致的疾病或手术后出现相关不利于临床结局的风险,营养风险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住院期间营养不良的患儿。目前国际上有多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但利弊共存,缺乏广泛采用的标准,国内亦无适用于中国儿童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近几年国内学者开始应用STRONGkids、PYMS、STAMP筛查工具对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但临床价值有待验证。研究发现住院危重患儿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对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儿,营养不良不利于患儿的救治,而合理的营养支持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危重患儿营养状况的调查及营养风险筛查,探讨危重患儿营养状况、营养风险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选择较合适的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为危重患儿营养管理提供参考,为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应用依据。<br> 目的:<br> 调查和评估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价值,为临床营养管理提供指导。<br> 方法:<br> 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PICU住院的危重症患儿211例,其中男140例,女71例,年龄1个月至9岁,中位年龄3.1(2,10)个月。211例危重患儿的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所有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完成体格指标测量(测量时患儿处于空腹状态,排空大小便后),包括出、入院时体重(精确至0.01kg)、身长/高(精确至0.1cm),并完成疾病危重症评分。采用年龄别体重(WAZ)为金标准来判断危重症患儿的营养状况和STRONGkids和PYMS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所有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STRONGkids和PYMS评估危重患儿营养风险的效能进行评估。<br> 结果:<br> 1.入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2.2%(68例),中、重度营养不良均为16.1%(各34例);出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6.6%(35例),中、重度营养不良分别为14.2%(30例)和2.4%(5例),均主要发生于婴儿期。<br> 2.通过STRONGkids和PYMS分别筛查出73.0%(154例)、78.2%(165例)患儿存在营养风险,中度营养风险分别为41.7%(88例)、59.7%(126例),高度营养风险分别为31.3%(66例),18.5%(39例),且年龄越小,营养风险越高。<br> 3.以Z值为金标准,对两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价与比较,STRONGki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PYMS为0.759,两者用于筛查营养不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效能类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佳界值点均为3分时,灵敏度分别为92.1%,76.2%。<br> 4.入院时不同营养风险组患儿的临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中风险和高风险组患儿的临床预后较低风险组患儿差(分别P=0.014、0.001)。<br> 5.入院时不同营养状态患儿的临床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较营养正常组的预后差(P<0.0167),中度营养不良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br> 结论:<br> 1.危重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与不良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br> 2.STRONGkids和PYMS对危重患儿营养风险筛查的临床效能类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但STRONGkids灵敏度更高。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