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促进血管生成、抑制免疫等有利于肿瘤发生和生长的功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部分起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受到肿瘤微环境中分泌的趋化因子招募,在肿瘤微环境中成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部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自于胚胎发育时期卵黄囊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能够影响抗癌治疗的效果,目前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了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形成的过程及分子机制,对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细胞互作和肿瘤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br>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包裹蛋白、核酸和脂质,在细胞间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能够改变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的转移。目前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极化巨噬细胞成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但是对于该过程中巨噬细胞发生的具体变化和分子机制鲜有报道。<br> 本实验室之前使用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培养基成功极化小鼠巨噬细胞Ana-1成为TAM,推测外泌体在极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因此本研究选用CT26细胞外泌体处理Ana-1细胞,检测CT26外泌体是否具有极化功能。随后,用CT26外泌体分别处理Ana-1细胞3小时、6小时、12小时,并进行蛋白质组的检测,以期望了解此过程中巨噬细胞蛋白组的动态变化。<br> 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的mRNA水平检测证明CT26外泌体能够成功极化Ana-1成为TAM。收集未经CT26外泌体处理和处理不同时间的Ana-1细胞蛋白进行质谱检测,鉴定到可定量图谱87207张,可定量蛋白3004个。3小时得到上调蛋白51个、下调蛋白27个;在6小时得到上调蛋白81个、下调蛋白90个;在12小时得到上调蛋白74个、下调蛋白34个。蛋白质组分析发现CT26外泌体极化Ana-1受多种因素调控,如转录因子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在3小时TAM呈现M1型并已有M2型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6小时巨噬细胞仍然保持M1型的表型,12小时的TAM为M1/M2混合型。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鉴定到多个激活或抑制的信号通路,并且在每个时间点都有独特的信号通路,不仅揭示了该极化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变化,也证明了动态研究的必要性。<br> 本研究对巨噬细胞成为TAM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蛋白的改变,能够为今后开展研究此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