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从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血浆样品中寻找与正常大鼠代谢不同的差异性代谢产物,通过重要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寻找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的具体代谢通路,从代谢组学层面阐述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以及降浊升清颗粒改善术后疲劳的干预机制,为降浊升清颗粒的临床运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室基础以及为POF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br> 方法:<br> 成年健康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给药组(B组)、正常组(C组),A组、B组大鼠采用中段小肠切除吻和制备POFS模型,C组大鼠予等量水合氯醛麻醉而不做手术处理。<br> 中药降浊升清颗粒(大腹皮、火麻仁、人参、黄芪、五味子)用蒸馏水配成浓度为0.329/ml的药液,存放4℃冰箱备用,通过灌胃给药,灌胃前水浴加热至常温;B组大鼠给予降浊升清颗粒药液灌胃,A组、C组大鼠同一时间段,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灌胃时间从行造模术后第1天大鼠恢复进食开始,持续至术后第7天,用量为2.0ml/100g,上、下午各进行1次,术后第8天进行腹主动脉采血,获取血浆样品,萃取血浆内代谢物质完成血浆样品预处理,设置液相色谱、质谱参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仪Triple TOF560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血浆样品(包括QC样品)的代谢组检测,LC-MS原始数据文件转换为mzXML格式,然后由R软件实现的XCMS,CAMERA和metax工具箱处理,进行物质定量、差异物质筛选。<br> 结果:<br> 得到血浆样品23份,其中A组血浆样品数n=7,B组血浆样品数n=6,C组血浆样品数n=10,通过XCMS软件提取到的物质数目总量为6828个。<br> 模型组(A组)大鼠与正常组(C组)大鼠相比在色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卟啉和叶绿素、叶酸合成、维生素B6、亚油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存在明显差异(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组(B组)大鼠与模型(A组)大鼠相比在胆汁分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亚油酸等代谢通路存在明显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与C组大鼠相比在亚油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生物的代谢、咖啡因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代谢通路存在明显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 结论:<br> 中段小肠切除大鼠模型发生术后疲劳与色氨酸、精氨酸、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等代谢途径变化引起的脑内5-HT合成增多、血液循环功能减弱、能量供给障碍相关。降浊升清颗粒通过调节胆汁分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改善术后疲劳。由于目前非靶向代谢物的鉴定仍有不足,具体各种代谢物定性及定量分析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