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翅目是昆虫四大目之一。此类昆虫目前已知包括超过十五万种,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双翅目昆虫在生态系统演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访花类群。访花双翅目昆虫是生态系统中传粉量最大的昆虫类群之一,也是较早的植物传粉者之一,在侏罗纪晚期演化出了用于取食花型繁殖器官的特化长喙。在距今1.25到0.8亿年前间,陆地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被子植物开始崛起并成为陆地植被中的优势类群。其中,访花昆虫和被子植物的协同演化作用被认为是被子植物辐射的重要原因。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阿尔布期到赛诺曼期,此段时期为植被更替和动物食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大量携带孢粉的传粉昆虫化石,是揭示传粉昆虫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br> 本文对缅甸琥珀中的双翅目传粉类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对水虻科和网翅虻科新种进行了描述,建立了水虻科新种Lysistrata burmensis Liu,Cai and Huang,2016;描述了两类水虻型幼虫标本;建立网翅虻科新种Hirmoneura burmanica Liu and Huang,2019;对Hirmoneura aff.richterae Grimaldi,2016进行了重新观察和描述,建立新种Hirmoneura mostovskii Liu and Huang,2019;对Hirmoneura caudiprima Grimaldi,2016进行了翅脉种内变异的讨论。本文选取了网翅虻科化石和现生物种的翅特征进行了飞行能力的数据对比,发现在缅甸琥珀形成时期的网翅虻已经演化出了接近现生网翅虻的飞行能力。另外,本文总结了传粉昆虫化石证据和形态功能学证据,认为昆虫的食性转变的时间应滞后于植被更替事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