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与目的<br> 据流行病学估计,全世界每年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发病率约为5000万例;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一生中会有一次脑外伤发生。在英国,它是40岁以下人群中最常见的残疾和死亡原因。在我国,每年因颅脑损伤导致的死亡人数约有70~75万人,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脏病之后的第5位死亡原因。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甚至更高。TBI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约4000亿美元的损失,占世界生产总值的0.5%。此外,脑外伤幸存者通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呼吸功能下降、疲劳、情绪和行为改变以及睡眠障碍。这些因素会导致幸存者的死亡率显著上升,其中呼吸功能障碍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卧床的脑外伤患者由于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常有免疫功能下降,可增加感染风险,如肺部感染;如不进行及时诊疗,易造成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来控制解决这些问题。<br> 目前,呼吸肌训练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心肺系统、各种疾病导致的吸气肌肉功能障碍、运动员及其他健康人群。目前临床医护人员还无法通过呼吸肌锻炼彻底治愈疾病,但能通过各种吸气肌训练方法和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对于不可逆或慢性肺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而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Threshold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TIMT)则是目前在改善呼吸功能障碍中应用较广泛的训练方式,此装置在应用时依赖于压力阈值,患者需要在承受外界负荷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性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呼吸肌对训练刺激作出反应时,其结构会像其他骨骼肌一样,在纤维负荷过重的情况下进行结构调整。呼吸肌肉可能会因其工作时间更长、强度更高和/或更频繁而过载工作量。另外,因为TIMT不仅会对呼吸肌产生阻力,长时间过度换气也可能对呼吸肌耐力产生额外的影响,此种训练模式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呼吸肌。目前,国内外关于TIMT对脑外伤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研究较少,我们就这一观点展开研究。<br> 对象与方法<br>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年于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及康复科治疗的脑外伤卧床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内外科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行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治疗6周,评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FEV1/FVC)、最大吸气压力(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吸气峰流速(Peak of Inspiratory Flow,PIF)、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tension,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治疗开始及治疗6周结束时的肺部感染情况。<br> 结果<br>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MVV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IP、PIF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4.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结论<br>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并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率。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71
- 被引0
- 下载3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