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中全新世期间的区域植被演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能够较好的对未来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华北平原地处于东亚季风区,并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然而,河北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新世中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取自河北中东部地区LD03钻孔的155个样品的花粉和粒度等代用指标的基础上,结合REVEALS模型对河北中东部地区8.4-5.5cal.kaBP期间的植被进行了定量重建。研究结果表明:<br> (1)与花粉百分比相比,经REVEALs模型重建后乔木植物中,松属(13.5%)盖度下降最为显著,栎属(51.3%)盖度显著增加;灌木植物中,麻黄属植物占比(11.9%)增加;草本植物中,蒿属(5.0%)下降较为明显。<br> (2)8.4-5.5cal.kaBP期间区域植被变化主要分为4个阶段:8.4-8.0cal.ka BP,乔木植物占比(28.0%)最低,当地发育以蒿属、菊科、麻黄属为主的草地。乔灌木植被盖度较低,藻类浓度也比较低。8.0-7.7cal.kaBP,区域植被为以松属(Pinus)-柏科(Cupressoaceae)-栎属(Quercus)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当地以莎草科(13.6%)、香蒲属(37.3%)和禾本科(芦苇)占沼泽湿地景观的主导地位。7920-7700cal.aBP期间,统计柏科(Cupressaceae)植物气孔器浓度为9粒/g,松属(Pinus)植物气孔器浓度为1.3粒/g。在此期间,当地可能发育柏科和松属植被。7.7-7.0cal.kaBP,区域发育针阔叶混交林(以栎属(60.0%)和松属(10.6%)为主),藜科(4.4%)、莎草科(16.8%)和禾本科(芦苇<30μm)等构成当地滨海湿地景观;耐盐的刺甲藻属浓度最高,盘星藻属等淡水藻类浓度较低。阔叶树种的减少可能与该地区海水向内陆延伸有关。7.4-7.0ka BP,阔叶树种的比例显著下降,藜科和禾本科等草本植物比例增加。栎属、松属和禾本科等可能对海平面变化较为敏感。7.0-5.5cal.kaBP期间植被发育针阔叶混交林(以松属和栎属为主),以香蒲属和禾本科(芦苇)为主的湿地和沼泽面积逐渐减少,水位变浅,逐渐演变为陆地。<br> (3)河北地区8.0-5.5cal.kaBP的植被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河北地区靠近太行山中段地区发育以菊科-蒿属-藜科为主的草地,河北地区靠近太行山北段地区发育有大面积的松林,而河北中东部地区则发育针阔叶混交林或温带落叶阔叶林,当地发育有大面积的滨海湿地沼泽。河北地区全新世中期植被区域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中全新世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或海侵、季风降雨带向内陆推进、东亚季风增强、降水增加、湖泊或河流曲线发育、湿度显著增加。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