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CE-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来无创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ALN)的转移。<br> 方法:<br> 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两家医院共26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DCE-MRI检查,且都有经病理明确的ALN状态。手工绘制原发肿瘤和同侧ALN的感兴趣区域(regionsofinterest,ROI)。从原发肿瘤和同侧ALN勾画的每个ROI中分别各自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低阈值方差选择法、SelectKBest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absoluteshrinkageandselectionoperator,LASSO)的方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最后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来可视化地预测乳腺癌患者ALN情况。<br> 最后通过训练集、内部测试集和外部独立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curveanalysis,DCA)来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br> 结果:<br> 该研究共构建了5种模型来预测乳腺癌患者同侧ALN状态。其中结合原发肿瘤及ALN的影像组学和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具有良好的辨别和校准能力,预测效果最好。该模型在训练集、内部测试集、外部独立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分别为0.884、0.822、0.813。DCA结果显示影像组学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br> 结论:<br> 结合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基于DCE-MRI的原发肿瘤和ALN影像组学特征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无创预测乳腺癌ALN转移。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19
- 被引0
- 下载15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