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 >>
  • 检索发现
  • 增强检索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默认
×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基于稳定同位素初探通明海红树林夏冬两季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网与营养级

摘要通明海红树林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面积约占整个通明海面积的十分之一,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了调查通明海红树林夏冬两季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网与营养级,于2022年6月~8月、12月~2月在通明海红树林布设了五个站位,对大型底栖生物样品进行采集,共采集大型底栖生物6门11纲35目49科77属95种。其中夏季72种,冬季56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br>  (1)通明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Dominantspecies)共12种,分别是红树蚬(Geloinacoaxans)、弧边管招潮(Tubucaarcuata)、前棱龟鮻(Chelonaffinis)、核冠耳螺(Cassidulanucleus)、琴文蛤(Meretrixlyrata)、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粗糙沼虾(Macrobrachiumasperulum)、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zonalis)、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和团聚牡蛎(Saccostreaglomerata)。其中夏季优势种共9种,冬季优势种共4种,共有优势种1种。<br>  (2)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CA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Scaling,MDS分析)发现通明海夏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可分为三个群落,群落1为红树蚬-弧边管招潮-前棱龟鮻群落,包括S1站位、S2站位和S3站位;群落2为弧边管招潮-前棱龟鮻-核冠耳螺群落,包括S4站位;群落3为琴文蛤-四角蛤蜊群落,包括S5站位。冬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可分为三个群落,群落1为纵带滩栖螺-莫桑比克罗非鱼-珠带拟蟹守螺群落,包括S1站位、S2站位和S3站位;群落2为团聚牡蛎群落,包括S4站位;群落3为纵带滩栖螺群落,包括S5站位。<br>  (3)通过绘制栖息密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得到W值(W-statistic)均为正值,说明通明海夏冬两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较为稳定,受外界扰动较小。<br>  (4)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悬浮物含量和通明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RDA分析发现沉积物总有机碳(STOC)和pH是优势种的最大影响因子,悬浮物(SS)含量是优势种最广影响因子。<br>  (5)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夏季通明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C范围值为-12.11‰~-25.70‰,δ15N范围值为6.03‰~15.10‰;冬季的δ13C范围值为-13.42‰~-36.94‰,δ15N范围值为5.31‰~16.61‰。<br>  (6)通明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可分为4级。夏季通明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范围值为0.69~3.35;冬季的范围值为0.47~3.80。<br>  (7)食物网贡献率分析发现6种非动物性食源中,最大的食源来自于地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夏季的能流途径有两条:一条主要是是从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流向碎屑性动物,再通过碎屑性动物流向杂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另一条是通过红树掉落物进行能量流动;冬季仅有一条,除花朵之外的非生物食源途径。夏季食物网稳定性较高,冬季较差。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