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嗅觉检查的方法和嗅觉通路的成像方法繁多且不统一,尚缺乏理想的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显示技术。本课题与3D-DRIVE序列比较,探讨磁共振三维神经鞘信号增高并背景抑制弛豫增强的快速采集成像(three-dimensional nerve-SHeath signal increased with INKed rest-tissue RARE Imaging,3D-SHINKEI)序列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嗅球及其病变中的优势及临床价值。<br> 资料与方法:<br> 本研究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临床诊断的嗅觉障碍患者40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25名,年龄范围为20~70岁(平均年龄45.4±14.5岁);同时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2名,女性18名,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44.8±13.7岁)。所有健康志愿者均无嗅觉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史。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检查。临床评估嗅觉功能基于Sniffin''Sticks嗅棒测试。MRI扫描应用Philips Achieva 3.0 TMRI扫描仪,32通道头部线圈。所有受试者接受嗅球常规MRI平扫及3D-SHINKEI、3D-DRIVE序列扫描。<br> 2位头颈神经放射科医师对30例健康志愿者的3D-SHINKEI和3D-DRIVE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依据组织对比度、信号的均匀性及有无伪影分为四级。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两种序列双侧嗅球的SNR、CNR、SIR值。对全部受试者的3D-SHINKEI序列图像进行MRI嗅球体积的测定和形态学分型。统计学分析嗅觉障碍患者Sniffin''Sticks嗅棒测试评分与MRI嗅球体积的相关性。<br> 采用Kappa检验对2位医师的主观评分进行一致性评价。3D-SHINKEI和3D-DRIVE序列嗅球图像质量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序列SNR、CNR、SIR的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嗅觉障碍组与对照组嗅球体积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嗅觉障碍组和对照组嗅球形态分型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 结果:<br> 健康志愿者组3D-SHINKEI图像主观评分高于3D-DRIVE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HINKEI序列的SNR和SIR显著高于3D-DRIVE序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 健康志愿者组和嗅觉障碍组左、右两侧及总嗅球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嗅觉障碍组嗅球体积减小。<br> 嗅觉障碍组嗅球形态分型D型34例,健康对照组J型2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三维多平面重建和容积显示,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出嗅球的形态学分型。<br> 嗅觉障碍组左、右及总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测试TDI评分均呈中度正相关(r=0.604,P<0.001;r=0.621,P<0.001;r=0.661,P<0.001)。<br> 结论:<br> 3D-SHINKEI序列显示嗅球的图像质量优于3D-DRIVE序列,3D-SHINKEI序列对显示嗅球内结构的情况较3D-DRIVE序列更为理想;<br> 3D-SHINKEI序列对正常志愿者嗅球体积的测定结果可靠性较强,可以三维显示嗅球结构;<br> 3D-SHINKEI序列嗅觉功能障碍组测定的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呈明显的相关性,嗅球体积测量可以作为评价嗅觉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结合嗅球形态改变的判断,有助于嗅觉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