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br> 1.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br> 2.基于PERMA理论框架构建适合青年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案,评估其对青年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希望水平的干预效果。<br> 方法<br> 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内容:<br> 1.横断面调查: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以青年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主观幸福感及希望水平情况,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获取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br> 2.方案构建:以PERMA理论框架为指导,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初步构建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并基于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对干预方案进行完善,形式德尔菲专家函询初稿,通过多轮函询,确定最终方案。<br> 3.临床研究:采取类实验研究设计,以青年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干预结束3个月后主观幸福感及希望水平。<br> 结果<br> 1.横断面调查<br> (1)本次研究累计180份调查问卷,排除2份规律性作答问卷,实际有效回收1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br> (2)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为(22.90±6.96)分,处于较低水平;希望水平评分为(27.11±7.20)分,处于中等水平。<br>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在家庭关系、文化程度、疾病分期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其希望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br> (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分期、文化程度、疾病治疗阶段、希望水平是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R2=0.589,调整R2=0.577,F=49.240,P<0.05)。<br> 2.方案构建:<br> (1)本研究共计纳入15位专家参与研究,所有专家全程参与干预方案的构建。<br> (2)第一轮专家权威程度为0.91,第二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为0.90,两轮专家函询权威程度均高于0.7,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Kendall''sW)分别为0.267、0.268。<br> (3)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形成最终干预方案,干预时长持续7周,每周1次,每次30-40min,包括积极疾病认知、积极情绪、成就与目标、人际关系、投入、意义、评价等7个主题。<br> 3.临床研究:<br> (1)本次研究共计纳入80例患者,流失0例,最终有效样本量为80例,对照组40例,干预组40例。<br> (2)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结束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间=12.91,F时间=189.65。<br> (3)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结束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间=10.35,F时间=174.11。<br> 结论<br> 1.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其中患者文化程度、疾病分期、疾病治疗阶段、希望水平是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br> 2.本研究构建了基于PERMA模式的青年宫颈癌患者积极心理干预方案,专家函询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临床实践具有参考及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br> 3.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青年宫颈癌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希望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20
- 被引0
- 下载2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